

“全市新增学位35.3万个,学生体质优良率突破55%,优质高中学校实现区域全覆盖……”9月23日,在武汉市政府召开的“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教育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永生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描绘了五年来武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武汉全面完成‘十四五’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永生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3224个,在校生总数达346.99万人,相当于一座特大城市的人口总量。各级教育普及率显著提升。其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78%,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超六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46%,普通高中录取率突破7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73.4%。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学生体质健康迎来“拐点性变化”。
这一变化得益于武汉创新推出的“每天1节体育课+40分钟大课间”模式,该改革已入选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计划,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创新的“武汉样本”。
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武汉打出“组合拳”。五年投入240亿元,新建202所中小学、304所公办幼儿园,彻底化解“入园难”“入学难”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2.7万个“公参民”学位全部退回公办,实现免费入学;随迁子女公办校就读比例达99.61%,真正实现了“教育同权”。全市构建全学段资助体系,五年累计资助94.5万人次,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质量提升工程同样亮眼。100%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管理,79所城区优质校与242所乡村校结对,首批10所跨区域集团分校落地新城区,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江岸、武昌两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武汉经开区同时跻身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形成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武汉矩阵”。
改革始终是武汉教育发展的关键动力。教师队伍五年招聘8700余人,交流1.4万余人次;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大数据体系,打造招生入学、数字食堂等7类智慧应用场景;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九成,“双减”成效显著。这些创新举措让武汉成功承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全球数字教育转型贡献“武汉智慧”。
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武汉建成两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高校毕业生年均留汉30万人,职业教育年输送5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这座城市还率先出台《全民终身学习促进条例》,社区居民培训率达55%,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奖,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国标杆”。
面向“十五五”,刘永生表示,武汉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发挥教育龙头作用,继续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武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