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教育局党委始终扛牢“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政治责任,把教育领域行业评议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行风建设的重要抓手,纵深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双评议”工作。市教育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清廉学校样本”》、武汉小学《清风育桃李“廉”花向阳开》在省纪委监委网站“清廉实践·学校篇”登载;黄陂区教育局和江夏区大花岭小学、光谷豹澥第一小学、东西湖区将军路小学、友谊路小学等单位以评促改促治的做法,在湖北日报荆楚网刊发。
高位统筹推进。发挥全市中小学校“双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健全推进机制,制发年度评议方案,结合专项整治会、校园安全会,多次部署调度,持续围绕师生家长关注的食堂管理、收费管理等“六大类”问题开展评议。市级层面先后制发《工作提示》7份,召开调度会2次、征求意见会3次。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区、校三级联动宣传评议。市教育局网站开设学校“双评议”专题专栏;各区在2024年秋季开学前组织新投用学校、新进管理员操作培训15次;参评学校落实党组织书记亲自抓评议,按全市统一要求,规范制作、张挂评议校码标识和说明,多措并举,深入宣传,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确保行业评议有序开展、纵深推进。
聚力问题整改。对市治庸问责办反馈教育领域专项检查发现的实地检查5类30个问题、电话回访3类19个问题逐一梳理,印发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江夏、新洲、东湖高新区梳理数据2163条、自查问题135个,督促参评学校举一反三、立行立改。洪山区青菱小学通过错峰错时放学、设置等候区等,解决放学秩序混乱问题;武昌区白鹭街小学联合“警校家”志愿者、新洲问津第一小学组建应急小分队等,协助交警解决高峰时段校门外拥堵问题。相关区教育局、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公安、城管、环卫等部门和街道、社区,联动共促,解决了多年困扰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光谷第二十八小学、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的校园周边垃圾场环境污染问题,盘龙城三中至盘龙五小之间道路无路灯,冬季放学学生摸黑通行问题得到治理。江汉区、黄陂区开展“建设安心食堂,共护舌尖安全”、“营造绿色安全健康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提升活动,新洲区开展“护安全保畅通”试点,破解校园食堂管理、校园周边安全治理等问题,做到整改一处、治理一片。
规范评议实施。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发挥平台大数据监督功能,评议数据不再逐级逐月报送,改为平台直报、自动统计分析。挖掘区、校典型做法,全年编发简报6期、通报5期。修订考评细则,制发基本满意、不满意评价事项处理工作规范,落实分级分层、全覆盖回访,规范办理家长诉求。全年受理参评单位基本满意、不满意申诉15件,审核通过13件。武昌区教育局梳理《中小学校“双评议”科室协同工作职责》,建立日周反馈、督查机制、责任机制等;新洲区围绕问题件规范处理,完善逾期提醒、回访随访、日常监督、数据分析等4个工作制度,形成评价事项的调查、处置、办理、监督“闭环”,健全了“长久立”的治本机制。
强化监督检查。市教育局专班每月定期研判,对集中性、倾向性问题和“零扫码”“零评议”单位,开展明查暗访,全年到校暗访140余次、下督办单70余份。会同相关职能处室,对反馈问题整改情况逐校、逐问题开展“回头看”,28所学校57个问题点位,对照清单逐一“对账销号”;共实地查核67次、电话回访100余次,跟进督促20余次,反馈的49个问题100%得到有效整改。结合“校园餐”等集中整治,对中小学食堂管理、校园安全及周边治理等重点问题,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实地指导、开展“再监督”,检验问题整改成效,确保反馈问题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落实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