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全市小班化教学共同体齐聚黄陂区祁家湾小学,百余骨干教师以“携手共同体,深耕治理田”为主题,开展“大会诊”。
江岸区四唯路小学的郭畅老师以“智慧表达中的奇思妙想”为主题,围绕“我是小小讲解员”带来一节跨学科语文说课,通过数学、信息、科技、语文等学科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明确学习目标。
“构建‘勤勉耐劳’课程体系,注重劳动教育课程开齐开足。”“和美”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每一所学校学生少、规模小,为实现教育均衡,加强学校治理,狠抓教学质量,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呈现不同的治理新面貌。牵头校江岸区四维路小学副校长黄琼,与大家分享交流,并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老师展开探讨。
“自律”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牵头校王家河小学校长张千则在教育环境的管理上颇有心得,如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家校社协同行动,营造育人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探究、科学规划。
江岸区“微光”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牵头校吕锡三小学副校长吴亚萍以“凝心聚力抓治理,夯实根基创新貌”为主题从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品牌;落实双减,回归教育本真;校园安全,守护成长港湾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当我们看见孩子的偏差行为,如何正确面对?”湖北省骨干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武汉市最美阅读人胡念红以趣味互动,引入《家校共育:读懂孩子 正面管教》专题报告。从如何读懂孩子、正面管教,为什么需要家校共育,如何家校共育、成人达己等三个方面,解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建立更加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出生人口变化趋势,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将深化小班化教学及共同体建设纳入近几年工作要点。”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姜红丽指出,后期将进一步完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机制,不断探索跨区域学校“抱团发展”的新路径、新成效,促进“被小班”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优质发展。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所长张汉强指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需从补短板着手。通过观察治“不足”,如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等;通过学习治“薄弱”,如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等;通过行动治“隐患”,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特别是校车安全使用问题;通过家校共育科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武汉已实施第三期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全市跨区域组建24个小班化教学共同体,24所牵头学校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到每一所成员学校指导工作,组织成员学校举行小班化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带领121所小规模学校共同发展,探索跨区域学校“抱团发展”的新路径,促进了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