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成功举行

2024-09-23 09:36
来源:武汉教育电视台

9月21日

新洲区2024年“全国科普日”开幕式

暨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

在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成功举办

线上线下千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本次竞赛

活动共设8个项目,5个现场活动项目为:铁丝陀螺、火箭静态模型制作、“七巧科技”制作、数字化创意制作、科幻画团体赛;3个线上活动项目为:科幻画个人赛、科技小报设计、校园科技“微视频”。其中火箭静态模型制作为今年新设项目。

铁丝陀螺

铅笔、尺子、圆规、铁钳、磨砂纸、计时器……齐齐上阵。铁丝陀螺,这个看似简单的小玩意,却蕴含着无尽的科学奥秘和创新潜力。它不仅考验动手能力,更激发着选手们对科学原理的深入探索。

与其他选手不同,武汉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学生王靖宇在制作陀螺时先将图纸准备好了,他说虽然是都用固定长度的铁丝作为材料,但是也可以在细节上下功夫,让陀螺做出来的形态更完美。

静态模型火箭

今年初,“武汉造”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实现了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的开门红。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正是由位于新洲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推出。

此次竞赛特新增静态模型火箭项目,赛事承办方希望通过沉浸式的科技体验与全流程的动手实操,在学生心中种下“航天梦”。

来自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四年级学生熊子誉和邹雨菡共同制作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男生负责制作火箭的主体,女生负责完成四个助推器,最后再共同完成发射时的火焰效果。

江汉区福建街小学学生陈英智和史金勋以海南文昌发射场为参考制作的静态火箭模型。

该项目裁判长邵四和介绍,选手们依据我国火箭的各种型号,有的模型表现了火箭的外观,有的模型表现了火箭的整流罩工作细节,有的模型表现了火箭比例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次制作火箭模型实践,激发孩子们对火箭的兴趣,促进他们对航空航天知识的深入探索和理解。

数字化创意制作

在数字化创意制作比赛现场,来自武汉市三店学校六年级学生肖睿轩和赵伟铭共同制作了“智库教室堡”,并进行了现场答辩。“智库教室堡”通过人脸识别签到、语音识别、物联网通话等等,实现在教室内与外界交流的功能。

科幻画团体赛

科幻画是以科学幻想的内容为题材,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在科幻画团体赛现场,记者发现今天的作品以长江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等元素居多。

来自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的四名选手向记者展示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守护长江美》。


直击现场

“科技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通过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与神奇,也在亲眼所见、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心中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赛事承办方新洲区教育局活动负责人介绍。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教育局主办,新洲区科学技术协会、新洲区教育局承办,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协办。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