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同行(教育部门在行动)多方合力平稳过渡 有效落实幼小衔接

2022-07-16 10:08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教育部门在行动

多方合力平稳过渡 有效落实幼小衔接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了更好地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遵循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我区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聚焦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管理以及儿童发展,积极有序推进科学幼小衔接。

一、建机制,明确多方责任

(一)方案统领。区教育局依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宣传月活动方案,制发了区级宣传月活动方案。以幼儿园园际项目共同体为单位,由共同体牵头园发起,各园所成立幼小衔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二)活动宣传。通过幼小衔接宣传月启动仪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启动仪式现场,结对的幼儿园与小学代表,签订双向衔接协议,明确双边责任,确立双边任务。园长与校长凝聚理解支持幼小衔接的共识,并表态倡议科学做好有效双向衔接。

(三)专家引领。区教育局邀请市教科院幼教专家分阶段面向老师和家长进行线上专题讲座。结合家长的困惑,解答幼小衔接的实际问题。各园所在公众号上开辟专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意义与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转变观念,主动与幼儿园合力携手衔接。各园所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理论、相关政策学习,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四)幼小结对。区域内的幼儿园与小学就近结对,紧密联系,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我区育才实验幼儿园形成“3+3”常态化幼小衔接行动模式,即构建“幼儿、教师、家长”三大主体之间的互动;“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之间的联动。三体互动、三方联动,推动幼儿园入学准备工作,积极与小学联动,促成幼小双向衔接。

二、巧衔接,形成双向过渡

(一)管理层级的双向衔接。校园之间明晰任务,园长与园长牵手,共商、共议、共话衔接重点。我区汉南育才二学校长带领管理层主动走进纱幼集团晨曦幼儿园,形成双向互动,建立小学为主导的入学适应篇,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入学准备篇。

(二)幼小教师的双向衔接。在完善幼小衔接互联模式的基础上,双边教师共同学习研讨“幼小衔接”的理论、政策、法规。育才幼儿园与纱帽山小学结对联盟教研,纱幼集团与育才二小等园的教师结对同课异构,薛峰小学、洪山小学一年级教师分别送教入园,到大班模拟一年级课堂等,通过教学观摩、学情分析、座谈交流、案例研判等方式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双向衔接交流。

(三)家园校社的双向衔接。育才二小等小学印制《新生入学好习惯》,梳理26新生个好习惯,小军山、新华幼儿园等向大班家长发放《家长指导手册》,教师指导家长有计划地使幼儿在身体上、心理上、日常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为入学做好全面准备,使家长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参与者。

(四)幼小儿童的双向衔接。沌口、永久、育才实验等多个幼儿园纷纷开展了“云游小学”的活动,小学一年级孩子一对一牵手大班的孩子,带领参观小学校园,讲解小学生活,让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一年级哥哥姐姐倾听大班幼儿讲述入小学的期待,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五)教学环境的双向衔接。环境是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环境的教育性,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上,让儿童先从熟悉的环境入手。小学一年级教室内在环境创设上保留幼儿园的特点,采用图文提示卡通化、人性化的举措。小军山等幼儿园让幼儿自主讨论并制定“班级公约”,做好物质准备。利用日常活动契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如值日生来分发碗筷、点心;自主整理玩具和书架;自己叠被子整理衣服;照顾菜地的植物,并做好记录。在一日活动中将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渗透在其中,利用角色游戏、情境表演等方式,增强幼儿学习、任务的意识。

三、共教研,优化课程模式

(一)结合主题课程,践行科学衔接的策略。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园所将幼小衔接贯穿幼儿三年全过程。永久、蒲潭等幼儿园逐步增加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时长,通过班级特色活动、年级组大型活动、与小学协作等活动形式,让大班幼儿体验当小学生。幼儿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小组研讨等形式,不断反思、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及教学策略。

(二)依托家园同步,助力科学衔接的实效。小军山、龙湖等幼儿园利用家长群开辟“幼小衔接”专栏,呈现幼儿在园的发展与评价情况、推送科学的教育理念及优秀的教育方法,使家长真正参与其中,做到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教研互动,推动科学衔接实践。各幼儿园与小学长效合作,通过现场联盟教研、多方互动研讨,共同体内各园所观摩研讨学习交流,科学开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的有益经验,深入推进基层幼小衔接方面的实践探索。

四、聚合力,共同携手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向前进一步,小学向后退一步,家庭应扮演好生活合作者、教育引导者、能力培养者的角色,生成衔接契合点。幼儿园和小学要充分认识“去小学化”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园、校要共同引导父母在幼小衔接中关注儿童健康、品德、探索等素养的发展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打好家、园、校协同持久战。我区红升、阳光、红江等多所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小学)协同育人为共同体项目,带动共同体园所,多方协作,助力幼儿科学有序地过渡到小学。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小学实施的是零起点教学,但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一年级是一个关键,适度减慢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衔接坡度,设置入学适应期,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后继学习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