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教育部门在行动 |
区域联动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让幼小衔接回归儿童立场,江汉区教育局于2016年启动了“区域联动”的管理战略,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与全面实践。尤其是在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之后,我区深刻解读“儿童对社会与教育的需要”,对区域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经验与行动的升级,不断完善科学衔接、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
一、主要做法
观念对接。出台《江汉区教育局“幼小衔接”工作试点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局长牵头负责、学前教育科和小学教育科联手主抓、教研室协同引领的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幼儿园提出知识经验和能力习惯“双优起点”的教育目标,小学建立新课程和新课标的“双新理念”,系列推出“幼小科学衔接公益讲堂”,促进园、校、家达成对幼小衔接的理解与共识。
课程衔接。学前教育科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有效性提升”为突破口,研制“幼儿入学准备关键素质观察工具”,引领全区幼儿园聚焦“全程衔接”和“重点衔接”做好幼儿学习与发展全面准备的园本课程实践。小学教育科以“三减三提”为导向,引导全区小学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对一年级课程进行日、周、单元活动的全链条设计,让入学适应自然有趣地嵌入校本课程体系。
规范联接。学前教研室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研制出“幼儿园师幼互动评价标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关注教师培养幼儿入学准备关键素质的策略与效度;小学教研室结合新课程、新课标改革一年级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情景任务式测评,联手规范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二、具体措施
双学段互动。组织“园校双方会谈”,携手营造和谐统一的“幼小衔接”大环境;开展“互听互访课堂”活动,对比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小学学科教学特点;组织“到小学串门”“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模拟小学课堂”“课间十分钟”等活动,探索与实践游戏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让幼儿园、小学两个学段始终处于深度互动状态。
双时期呼应。幼儿园积极地向小学靠拢,设置“幼升小”延长期,将《武汉市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中“我要上小学了”的月主题活动伸展到大班下学期的全过程,重点为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从容地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主动地向幼儿园回望,设置“缓坡度”一年级适应期,开发16节主题衔接内容,充分考虑新生的现实状况,实现以学定教,让幼儿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双治理并行。实施“挂牌督学定期督导”的“质检行动”,以“小学化”治理为重点,定时定点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保教行为的督导检查;制定《江汉区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行政部门联动治理的“重拳”,关停幼小衔接班,遏制住“小学化”的源头,保障区域“幼小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三、工作成效
确立了幼小学段衔接双主体地位。全区89所幼儿园和35所小学依据“园校邻居”的原则,结成“一点多线”的“衔接圈”,两个学段从单向靠拢的状态走向了两者拥有平等的合作地位,实现了幼儿园和小学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深度的、彻底的合作。区域成功举办“中德幼小衔接国际交流会”,武汉市教育电视台对江汉区“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区域联动——助力孩子幼小衔接》的专题报道;浙江、重庆、恩施、荆门等多地幼教同行前来我区实地考察幼小衔接工作经验。
构建了区域性幼小学段衔接机制。建立了“江汉区幼儿园、小学双学段教研机制”,形成以幼儿园与小学教研员全面指导、以片区发展共同体为研学阵地的“大教研”格局,突破性开展“幼小衔接”系列研究;搭建“幼小科学衔接风景展播”平台,定期推送学段衔接实践策略,推动“科学联动、各具特色”局面的形成。区域“幼小衔接”工作机制在湖北省学前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会上进行交流。
研发了区域性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幼儿园和小学分别聚焦“双优起点”和“双新理念”,分学段编制了《我要上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指导手册》《我上小学啦——“幼小衔接”启程课程读本》,将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以课程体系的形式进行科学衔接,引导幼儿园、小学逐步形成完整的“儿童”理念,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理念。该“幼小衔接”课程套系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