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教育部门在行动 |
精心 精细 精准——让幼小衔接更有力量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黄陂区教育局贯彻落实《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和《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黄陂区实际情况,秉持“宏观布局、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分阶段推进举措,聚焦幼小衔接,助推本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精心部署,让幼小衔接工作更有力度
下发区级文件。本区印发了《黄陂区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区学前教育园际项目共同体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召开了“幼小衔接”启动大会和工作推进会,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成立专题小组。成立区级“幼小衔接”专题指导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晰职责。
建立教研制度。将幼小衔接纳入区教科研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科研制度。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研,及时解决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成立“幼小衔接”区域共同体,着力研究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衔接课程资源的建设,小学一年级融合创新课程、亲子入学适应课程、幼小衔接家长课堂课程、科学衔接背景下师生课堂新样态等,从而推动幼小衔接有效实施。
二、精细施策,让幼小衔接工作更有效度
(一)家园同步,让幼小衔接有广度
广泛宣传,提高参与度。利用家园联系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向家长宣传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及相关知识,建立家长网络学习群,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开展网络直播学习及互动答疑,帮助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的危害,缓解家长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云端互动,提升认可度。全区各幼儿园组织一次“云上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看到幼儿的发展,理解并支持幼儿科学的学习方式,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做好准备,提高满意度。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幼儿园聚焦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入学准备,进行园本化实践,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营造开放自主的活动氛围,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实施过程,做好幼儿园阶段的入学准备。
(二)平稳过渡,让幼小衔接有厚度
设置入学适应期。放慢新生入学的适应节奏,放低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要求,给予新生适应的时间,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新生入学适应月”,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学校编制《新生入学准备手册》《新生入学家长准备手册》,告知家长和幼儿如何正确应对,缓解焦虑。
优化课程方向标。小学教学注重学科化,注重知识的获取,应调整方向,改革一年级上学期教育教学方式,向幼儿园靠拢,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开展“入学适应教育”专题研究。
(三)双向奔赴,让幼小衔接有温度
建立小学与幼儿园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常态化拉手共建,形成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确立幼小衔接结对共同体,重点督导,遴选专家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并为其他校(园)提供学习机会。
设立小学生活探索周。每年6月的第二周,组织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学生(幼儿)互访,让幼儿和小学生自主沟通,主动学习。
设立幼小联合教研组。幼儿园与小学加强沟通,通过多途径展示、分享、交流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邀请小学教师到园观摩幼儿园教师教学;邀请小学教师到园向家长进行讲座,分享科学开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的有益经验。
三、精准督导,让幼小衔接工作更有起色
为了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质上的进展,黄陂区教育局将组建专班,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结合年检、常规检查等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期与随机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常态化开展专项督促排查,规范办学行为、招生行为,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与此同时,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规范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达标且整改不力的办学机构取消其办学资格,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
在国家政策引导,省、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黄陂区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幼小双向衔接氛围逐渐形成,科学衔接意识不断强化,家园校协同育人机制逐渐健全。幼小衔接,黄陂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