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同行(小学在行动)构建“足球文化”幼小衔接新模式

2022-07-15 18:36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构建“足球文化”幼小衔接新模式

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学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活动规律,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实施入学前适应教育,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是江岸区堤角小学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

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恰恰是速度与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与之相关的足球运动可以在幼儿园阶段便进行普及,幼儿们不但可以在其中获得快乐的心情、开朗的性格,还可以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抓住时机,为后续阶段的学习与足球训练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因,堤角小学提出了以校园足球文化传承,探索幼小衔接模式的新思路。

一、立足校园文化优势,开启幼小衔接通道

根据世界足球强国在幼儿5岁左右就开始足球启蒙教育的普遍情况,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积极将足球运动向幼儿园延伸。为了深入贯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精神,加强中国足球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中国足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教育部2019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足球试点工作的通知》武汉市有27所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足球运动,成为武汉市第一批足球特色幼儿园,为足球文化的幼小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江岸区堤角小学是一所具有七十余年校园足球底蕴的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这里先后走出了国家队、国奥队、国少队队员,更向大学、省、市级体校输送队员逾百人。纵深延展,我校注重向高阶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加强了低年龄的“选苗”工作。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校园足球氛围、校园足球环境、校园足球体适能,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实施入学前适应教育,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学校邀请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到学校参观,用我校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对幼儿进行足球文化宣传,让小朋友一起去给学校足球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加油,还要让他们到足球场跑一跑、跳一跳,感受足球的魅力。

学校从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始,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幼小衔接初期先通过足球体适能游戏,激发幼儿对足球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足球体适能训练,幼儿根据教练员指令再进行低强度的足球活动。学校全程定期进行足球体适能测试数据收集研究,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足球兴趣活动。最后通过选拔招收身体灵活性高、奔跑提速快、球感好的孩子进入学校足球兴趣班。

二、点燃足球热情,搭起家校共建桥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这不仅是幼儿园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也明确了幼儿园教育与学生发展目标的关系。这一目标的达成,幼儿园、小学、家庭必须三方合力。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作为江岸区青训中心江北青训营,不仅注重本校与周边对口幼儿园的衔接工作,同时也进行了充分地辐射,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

2019年我校协助江岸区教育局、武汉市足协组织了江岸区首届幼儿足球比赛,到社会各界、众多媒体的关注。江岸区沈阳路幼儿园、光明实验幼儿园、实验汉口幼儿园、实验华岭幼儿园、快乐天使幼儿园、快乐星星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肉联幼儿园、明珠国际幼儿园等十多家幼儿园组队参加。这次活动圆满举办,收获了各园区领导和家长孩子们的高度评价,让其感受到校园足球的蓬勃活力。

在此次活动中,沈阳路幼儿园的师生们感触颇深。沈阳路幼儿园园长表示:“没有想到校园足球竟能引起幼儿及家长这么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和活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看到幼儿在场上奔跑的身影,看到家长们不遗余力的呐喊,看到孩子在球场上跌倒马上爬起来的劲头,看到了足球这项全世界最受欢迎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她主动邀请青训中心派遣教练员,三园联动,将校园足球课程融于幼儿园课程,把每周其中一节传统体适能课更新为足球体适能课。校园足球总能把哪怕初接触的人点燃,拓宽了家校共建的思路。

三、探索足球游戏,打造足球特色园

在足球进幼的实施过程中,堤角小学青训教练员结合幼儿不同时期需求、体能、心理各方面特点,匹配与各年纪相适应的足球游戏活动通过科学的手段,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身体素质与足球技能,为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班以足球游戏为主,堤角小学青训教练员研讨出40多种适合幼儿的足球游戏,通过设计引导,让幼儿用身体触 球、夹球、拉球等去完成各类游戏,逐渐培养幼儿用脚踢球的习惯以及运动习惯,产生对足球运动的良好兴趣。

中班在足球游戏的主题中,开始引入踩球、盘球等球性球感的基本足球技能训练通过游戏逐渐培养幼儿的控球能力脚部的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同时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并开始引入竞争与输赢的概念。

大班的足球教学中,除足球游戏外开始设计运球过人、射门、两人传球等足球比赛实战中需要的基础技能,开始进行二对二、三对三的小范围足球比赛,开始培养幼儿比赛的意识与能力,包括逐渐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战胜困难的勇气等。

江岸区教育局大力推行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校园足球工作,鼓励幼儿园积极开展足球活动,将校园足球融于幼儿园课程,其中珞珈山园是较早开展校园足球项目的幼儿园,被评为武汉市“校园足球特色园”。一批幼儿园亦积极投身于“校园足球特色园”的建设之中,足球文化通过幼小衔接,成为了幼儿园特色项目之一,落地发芽。

四、秉持足球情怀,承载校园足球未来

足球从娃娃抓起”在堤角小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持有一份足球情怀,已是堤角小学教练员的共识,且成绩斐然。在学校的三年级U8-U9梯队中,今年有多名队员入选武汉市足协U8U9梯队集训名单。我们发现这几队员来自谌家矶幼儿园、快乐星星幼儿园等几所开展了校园足球项目的幼儿园,由此可见足球文化幼小衔接工作已见成效。

通过幼儿园阶段的系统教学实践,小队员们进入小学阶段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球性球感技能与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了解了足球基本规则,掌握了简单的比赛能力他们从身体到心理上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在球性球感等基础训练、体适能等方面得到了身体素质与足球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身上的那份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不言败的奋斗精神已得到体现。学校全年段的足球队伍梯队建设,进一步地巩固幼小衔接的效果,促进了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

60余年风风雨雨,披星戴月持之以恒,堤角小学一直坚守着校园足球从不放弃。从堤角小学学成归来的运动员成为了新一代的青训教练员,一辈辈,他们用坚持完美诠释了足球勇往直前的精神。堤角小学将继续秉持这种坚持不懈的情怀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足球文化成为促进孩子们成长的新航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