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
融入日常的幼小衔接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一小学
从大班毕业的幼儿,刚结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生活,开启以学科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小学生活。环境的变化、身份的转化,引发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状态。顺利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对儿童在小学入学初期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个性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钢城一小一直在努力探索“有温度、有深度”的幼小衔接工作方式。
一、适“时”而入,调整环境适应的节奏
幼小衔接中,最先遇到的是孩子们的环境适应问题。陌生的学校环境、班级环境,紧凑的学习和生活节奏等,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小学生活。为此,学校处处营造关爱氛围,让独自进入校园的孩子在大朋友们和老师们有温度地引领下,迎接小学生活。
(一)新生报到,身临其境乐游园
每年一年级新生报到,学校都精心策划,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在第一天喜欢上我们的学校。当天,鲜艳夺目的“迎新门”,可亲的“小红帽”引领老师,可爱的“红领巾哥哥”“绶带姐姐”,手牵手参加游园的小朋友们,成了学校新的风景。孩子们在有序的组织下,在校园里按照既定路线游览。这样的身份认同渐渐有了直观概念。
有温度的游园,给了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好奇。这样的期待,为孩子们顺利入学奠定了基础。
(二)日常规范,照样学样有成效
相对成人,大孩子们的引领与帮助会更具亲近感。学校政教处将一、六年级进行配班互助,六年级的小小辅导员们,从学校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对小朋友们进行示范与引领:晨会、两操、午餐、卫生、纪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跟着学,试着做,小朋友们越来越有小学生的模样。有了“我是小学生”的身份认同,有了“我们都是钢一小主人的集体意识”。
(三)班级生活,无痕植入养习惯
我们倡导班级生活有温度,老师们在入学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及日常相处中,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努力营造集体生活的氛围,特别关注异常孩子的心理调节。幼小衔接的故事也是孩子们成长的故事,我们的老师们用文字记录着孩子们点滴的变化,武汉市“十佳班主任”姜丽玲老师每天在武汉教育云空间记录“牛小七班的成长故事”,仅一个学期就书写了10万余字。这样的故事连接了师生,联动了学校与家庭,汇聚了教育合力。
二、择“法”而用,助力幼小衔接的目标达成
“取乎其上,仅得其中。”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学生才会受益良多,而开展系统性、高层次的一年级教师培训工作成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
(一)着力班级管理核心点,聚焦“细”
幼小衔接的有效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各班老师的班级建设、执行意识、实施能力等。因此,如何提升班主任的领导力?这是一个课题,学校探索其中。
学校将班主任领导力提升融入到班主任培训课程里,班级管理有深度。在“同伴经验分享”“班级管理方略”“班主任主题沙龙”多样培训下,即便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也能很快适应一年级的工作节奏,并带着班级小宝贝们步调平稳、井井有条进行校园生活。
教学工作有深度。我们着力一个“趣”,让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小朋友们在儿歌、童谣、游戏中学习。比如:语文学科,教导处提出要求,一年级孩子必须要有一笔好字、一口标准普通话、一系列听说读写好习惯。
“小蚂蚁要出门啰!上——顿——爬坡——溜达一圈回家啦”,钢城一小一年级语文课堂讲授“一”画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么大的一个“一”,威风凛凛占据着整块黑板。在这样全方位的打造中,有效衔接也就融入到了一年级上学期的日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