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
小幼衔接 翻转行动
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能只靠幼儿园来解决。小学教育界应当高度重视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问题,主动地去衔接幼儿园,这是考验小学教育界是否具有儿童本位教育观念的重要尺度之一。《小学入学适应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小学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基于以上,我校主动与一街之隔的营房幼儿园进行衔接,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活动,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
一、打通沟通渠道,建立小、幼联合教研组
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建立联合教研组,通过每月一次的联合教研,了解彼此的教育性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师资配置、作息时间、行为规范要求等的不同,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探索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做好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学习准备与适应。将幼儿园、小学的资源共享,在空间、时间、心理诸方面为幼儿设计一体化的过渡衔接,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让幼儿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成为小学主动学习的准备者。
二、开展多渠道宣传,实现家校合力
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进行家、校合作。大部分家长为了幼儿在一年级时不被落下,很早就开始教授幼儿或是为幼儿报培训班学习一年级课本内容,认为只有提前学习,等到幼儿上一年级时,才不被同龄人落下,然而,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应加强多渠道宣传的力度,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正确的衔接观、育儿观,争取形成高质量的家、校合力。
三、关注新生的真实需求,做好心理适应工作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环境不尽相同。新生之间的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也具有差异。当新生面临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的巨大改变时,其心理和生理往往更容易发生变化,可能会产生兴奋、担心、焦虑等情绪。在一年级入学适应期,教师应当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小学生活
幼儿园的学习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小学则主要通过教授方式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往往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基于此,我校坚持“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幼儿园和小学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调整一年级课程内容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保证儿童学习内容的连续性;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让儿童在心理上形成熟悉感,减少不适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