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同行(小学在行动)重零起点教学 研衔接新策略

2022-07-15 18:26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重零起点教学 衔接新策略

武汉市武昌中华路小学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面对从幼儿园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学生,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做到零起点教学成为了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武昌中华路小学分别从教育科研、教师研讨、教学内容设置、课堂评价反馈、学生习惯培养、课堂常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尝试。

一、教育科研催化幼小衔接

学校围绕“零起点”教学,以幼小衔接教研组行动研究、年级组合作及名师工作室课题为引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学校教研组研讨、名师工作室前沿理论学习,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改变以往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的状况,做到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科学衔接。幼小衔接课题组提前谋划,认真研读政策,通过查询资料,结合教学实际,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完全落实零起点教学,不以成绩评价学生优劣,重点从各个方面培养一年级新生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二、教师研讨引领教研课改方向

我校教师团队与武昌区康乐幼儿园、武昌区机关幼儿园的教师区级教研员骨干教师通过课例共同研讨“零起点”教学,开展“幼小对话 双向衔接”区域研讨活动。以数学为切入点的大班活动和一年级课堂为抓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课堂”让幼儿感受小学教师的魅力,同时也让教育者看到“零基础”的孩子完全能适应小学课堂。

三、实践活动构建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活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联通幼儿园和小学的一座桥梁,学校和武昌区机关幼儿园为了更好实现幼小双向衔接,每年定期开展幼儿园大班幼儿到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园参观、体验半日小学生、观看小学生校园生活展示等活动,激发幼儿成为小学生的美好愿望。

四、行为习惯养成助力成长

孩子们进入小学学习,是其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尽快地适应是首要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是一年级上学期的重要工作。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前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报道时,学校都会组织“学前教育”,主要内容有:认识校园、认识伙伴、认识老师,了解小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课堂常规训练等。

召开“新生家长会”指导一年级新生家长携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包括心理指导、学具准备、新环境的适应等开启“家校共育”第一步。

开展“21天,get一项新技能”活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在连续21天中,不断重复一个新习惯或新理念,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于是,学校开展“21天,get一项新技能” 活动,将各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劳动习惯等设计在活动中去达成。

教师“十一知晓”助力幼小衔接知晓孩子名字的来历、知晓孩子家庭的情况、知晓孩子的身心状况、知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知晓孩子的兴趣爱好、知晓孩子的好朋友、知晓孩子最害怕的事情、知晓孩子每天上放学的方式和途径地、知晓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的情况、知晓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及睡眠的时间、知晓孩子学前教育的状况。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个性化制定学生习惯培养方案。

五、成果展示绽放兴趣之花

教育即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一个好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一笔宝贵财富。教学常规展示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双减”政策下我校一二年级不再进行纸笔考试,通过活动式、项目式、游戏式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展示,进一步落实双向衔接的落地。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