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
主动应对 全面提升幼儿小学入学适应水平
武汉市黄陂区实验小学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责任,是家园协作、家校协作的必然选择。小学必须在“主动应对,全面提升幼儿入学适应水平”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深刻分析,主动应对
我们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厘清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提升幼儿的入学适应水平,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晰学习内容上的不同
幼儿教育主要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 “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小学主要是分学科教育,通过不同学科教育目标的达成,实现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目标。
(二)明晰教学管理的不同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小学班级授课制;幼儿园师资配备两教一保,主班、配班、保育员,小学班主任责任制、科任教师分学科授课;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时间25-30分钟,且一天最多两节集体教学活动,小学每节课40分钟,每天5-6节。
(三)明晰生活细节的不同
幼儿在就寝、穿衣、吃饭、入厕等生活细节上都有老师帮助,小学教育服务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做到幼儿园那么细致、到位,从而导致孩子对小学教育规则的不适应。
二、遵循规律,主动调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幼小衔接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这个过渡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过渡,还包括心理、生理、意识、习惯等多方面的过渡。为此,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明确了幼小衔接的基本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天性好动、好奇,喜欢做做玩玩、唱唱跳跳,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说教,而应采取具体的调适策略,让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一是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二是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三是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提高读写能力;四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提高独立的生活能力
幼儿在家中的独特优越地位,导致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时,就会大呼小叫,有时哭,有时闹,有时调皮,有时撒娇。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二是通过游戏让幼儿积极行动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学校的教育;三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他们能做的事,分阶段进行指导;四是让幼儿学会坚持,凡是自己能做的事绝不推给别人做。
(三)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校规则存在诸多的不适应。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能缓解幼小衔接的坡度,还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把规则意识的形成放在幼小衔接的重要地位,落实在入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幼儿的规则意识,二是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三是家校合作促进规则意识的发展,四是长期坚持使其形成良好的规范。
三、家校协力,共同面对,合作共赢
当然,学校教育从来都是家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做好学校入学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专题访谈等不同形式,与家长首先在观念上达成共识,然后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到应有的责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