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幼儿园在行动 |
情绪“赋能” 三方衔接
武汉市汉阳区机关幼儿园墨水湖园
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动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衔接要求以及教育建议。其中强调稳定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衔接顺利与否的关键素质,为了更好做好这方面的衔接,我园开展了情绪“赋能”三方衔接专项举措,为幼小衔接做好心理准备。
一、教师情绪“赋能”
(一)“卷”与“访”深度调查,收集问题
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收集在幼小衔接中家长与幼儿存在的情绪问题,进行分类教研探讨、分析,找到引起幼小衔接情绪焦虑的症结。
(二)“幼”与“小”联合教研,解决问题
针对症结,开展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联合教研,双方对此过程中的具体方法进行交流,明确此阶段的意义、目标及正确的衔接方法,进一步提高幼小衔接的效率。
二、家长情绪“赋能”
(一)家长学校,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每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主题宣讲活动,帮助家长用健康的心态面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幼小衔接教育知识,了解幼儿在此阶段的主要问题与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二)游戏体验,明确幼儿身心需求
分时段邀请不同年级组家长入园参与户外自主游戏,教师引领家长按照平时幼儿游戏模式进行活动,在此过程中真实感受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需求及问题;活动后播放幼儿平时游戏活动视频,通过体验与对比,明确游戏带给幼儿的价值,了解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真实需求。
(三)情景实操,掌握具体互动方法
教师利用离园时段与有迫切需求的家长,进行一对一家庭辅导,通过情景再现模式,手把手传授正确与幼儿沟通的方式,实践操作中帮助家长掌握与幼儿互动的多种方式。
三、幼儿情绪“赋能”
(一)心理学习活动,学会认知情绪
小班以“自我情绪管理”为主,包括情绪的识别、理解及表达,初涉共情和简单的社会交往;中班幼儿开始从关注自我过渡到关注他人,乐于与同伴交往,以“共情”为主,同时涉及一些中级情绪管理和基本的社会交往方法;大班以“社会交往”为主,涉及沟通、协商和问题解决过程,同时关注一些高级情绪的管理。这些活动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二)心理游戏活动,学会观察情绪
主要通过情景互动,用舒缓的背景音乐和引导语带领幼儿进入与情绪沟通的情境,促使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个别心理辅导,学会调控情绪
个别心理辅导活动主要帮助个体改变错误认知,改变不良行为,排除消极情绪;塑造个体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适应能力,学习积极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情绪赋能,三方衔接,调动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积极愉悦的情绪,让科学的情绪准备融入孩子生活的每一天,为幼儿长期健康发展奠定稳定的情绪基础,积极平稳的帮助幼儿和家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