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同行(幼儿园在行动)多方联动 共“话”衔接

2022-07-15 16:57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幼儿园在行动

多方联动 共“话”衔接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新桥幼儿园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地渡过这个转折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是怎么做的吧!

一、走进幼儿内心,缓解焦虑

上课了要上厕所怎么办?”“我害怕在小学交不到朋友”即将步入小学,孩子们有着无数个问题,其中既有对小学校园的美好憧憬,也有对自己能否适应未来小学生活的担忧。为了帮助孩子们减少入学焦虑,幼儿园积极与小学联动,展开“三对话”,来增进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对话一:与小学哥哥姐姐对话,小学生活我不怕。通过视频连线孩子们采访了一年级哥哥姐姐,“你的担忧,我来化解”,有了哥哥姐姐们的“传经送宝”,孩子们对上小学增添了更多的自信;对话二:与小学老师对话,小学课程我体验。我们邀请小学老师送课进园,为大班孩子带来生动的小学课程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学课堂的独特之处;对话三:与小学环境对话,小学环境我熟悉。“小学的教室跟幼儿园一样吗?”“操场有没有我们幼儿园大?”围绕这些话题,我们组织孩子们云参观小学教学楼、操场、图书室等活动场地,在线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帮助教师读懂幼儿,精准施策

幼小衔接工作“该怎么做?”“我们做了什么?”“还可以怎么做?”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教师们自查、自省,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结合幼小衔接要点,找准生长点,理清思路,制定适宜幼小衔接计划。通过“三研讨”来提升教师实施幼小衔接专业能力,达到精准施策。研讨一:专业对话,转变幼小衔接观念。如何基于“儿童为中心”做好幼小衔接?我们邀请专家展开专题培训,帮助教师理清“幼小衔接谁是主体”“衔接什么?”“怎样衔接?”“什么是有效衔接?”这四个问题,使教师们明白幼小衔接要秉持让每一位孩子快乐成长的理念,而不是“抢跑式”“焦虑式”“分离式”“突击式”衔接。研讨二:聚焦课堂,研讨构建幼小衔接课程。我们以“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在教师当中开展了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展示评比。教师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衔接内容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设计实施了《小阿力的大学校》《挑战一分钟》《整理小书包》《我的作息时间表》等活动,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调整作息时间鼓励孩子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激发孩子的探索欲等方面展现老师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更加明确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大班的任务。研讨三:联合教研,共同探寻幼小衔接策略。“幼儿园和小学作息时间有什么不同?”“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适应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小学和幼儿园可以共同做的事情有哪些?”我们与小学老师展开联合研讨,双方在“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上表达了各自的理解与需求,在思想不断碰撞中,商讨出缓解衔接坡度的好方法。                       

三、与家长统一战线,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国家有哪些新政策?”“家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针对家长的疑惑,我们多渠道宣传幼小衔接政策与理念,通过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引导家长了解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具体做法。召开《做一个了解孩子的家长》《花开有时,衔接有度》等家长线上专题研讨会,鼓励家长“转换角色”,明确幼小衔接不是老师或者家长单方面的任务,家园携手,尊重规律、才能有效衔接。同时,针对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还邀请陈红梅教授以“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答疑解惑,缓解家长的焦虑。

总之,幼小衔接需要来自幼儿园、小学、家庭等诸方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尊重规律,双向奔赴,实现自然快乐的“接力式”衔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