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幼儿园在行动 |
三向奔赴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95028部队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幼儿人生的重要阶段,它涉及幼儿角色、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一直牵动着孩子、家长、学校三方的心。大班下学期,正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重要转折点,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呢?
202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据此,我园主要从三方面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一、家园合作,携手同行
(一)调查问卷,发现问题
开学初,我园以问卷星的形式,对大班家长们在幼小衔接中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研。共收到124位家长的反馈,收到反馈后,我们对所有的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类。家长关注度最高的问题是:“关于小学知识的学习”和“习惯的培养”。
(二)家长沙龙,解决问题
3月,为了解决家长们在调查问卷中表明的疑问,进一步倾听家长们的心声,搭建家庭、园所互动平台,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园特邀楚天卓越教师徐莉老师,在线上举行了“看见成长,赋能未来”幼小衔接家长沙龙活动,这次沙龙是一次幼儿园、家长、小学、专家的四方对话。
沙龙开始,四个班的家长代表,围绕“幼小衔接”话题,分别畅谈了大家目前的观点和困惑。其中一位家长是小学教师,现任教三年级,见证了孩子们从一年级升上三年级的种种状态。她从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出发,表示要理性看待幼小衔接。最后还给大家分享了很多衔接阶段的育儿“干货”。
徐莉老师在倾听完家长们的心声后,对家长们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表示充分的肯定与理解。徐老师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以及现阶段的教育大环境,从心理学的层面客观地剖析了家长们的问题。对于家长们的担忧与疑问,抽丝剥茧、寻根溯源,并分享了一些切实的应对策略。
沙龙活动结束后,家长们深受感触,对幼小衔接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焦虑与困惑大大减少,对下一步如何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顺利入学有了信心。
二、蓄力教师,引领有道
(一)领会文件精神
教学园长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明确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我园高度重视,举行了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全体蓝天园丁们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着眼幼儿发展所需,以科学方法为路径,用爱为孩子保驾护航。同时要坚守初心,和小学携手培育好自觉性和自律性这两颗“种子”,让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做好蓝天筑梦人,打造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二)园本教研助力
我们发现幼小衔接教育需要让幼儿培养的是适应变化的能力,而不再是常规教育教学中“我告诉你小学会有什么变化”。幼儿园通过开展尚美三大节、军营特色活动、生活化课程“诗与远方”“同桌的你”“我要上小学”“再见,幼儿园”“蓝天毕业季”等培养幼儿入学适应能力。活动内容的组织以情感为脉络,注重关系的建构,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赋能幼儿,未来可期
我园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将幼小衔接教育与生活化课程相融合,让幼儿在快乐自主的游戏探索中,为入学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及学习准备。
身心准备。教师对幼儿进行访谈,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以儿童视角倾听幼儿关于小学的理解,以及即将迈入小学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化身为小记者,回家采访小学的哥哥姐姐,通过经验的传递与分享、访问与记录,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的具体生活。并在角色区投放小学桌椅、校服、红领巾等材料,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感受小学生活的节奏。将前期的经验与扮演游戏结合,进一步促进幼儿与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联接。
生活准备。在军营特色课程背景下,孩子们从解放军的背囊中寻找到整理背囊的方法:将重物放下面,轻的物品放上面;先用的东西放上面,方便拿取。他们把这样的方法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整理书包。在分类、整理和摆放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归类和收纳等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个活动,他们不仅学会自主地整理书包,也对书包和小学产生了向往,喜欢像小学生一样背着书包上学、放学。
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孩子们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军营课程的探索中,孩子们被解放军叠的“豆腐块”被子给吸引,他们也学习解放军,每天坚持自己把被子叠整齐。
社会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的学习环境、朋友、行为规范等都会发生改变。激发幼儿主动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任务意识,更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在军营特色课程中,引导幼儿合作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主动交往合作的内驱力。在同伴的帮助与合作下,成功解决防空洞易倒的问题,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体验。防空洞搭建好之后,幼儿进行了一场“战争演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先行,学习照顾他人。此外,他们还延伸讨论到生活中的一些规则需要如何遵守。
学习准备。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纳、鼓励幼儿对新鲜事物的观察、提问等探究活动。如在生活化课程《诗和远方》中,孩子们回忆小时候读的一首诗《咏鹅》,这首诗引起了幼儿的好奇。有孩子问道“鹅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呢?”这个疑问引发了所有孩子的思考。于是幼儿开始深入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们知道鹅的身体上会分泌油脂,油脂覆盖在羽毛上能防水,羽毛就不被打湿,油不溶于水又比水轻,自然就能漂浮在水面。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小朋友们对古诗中的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了解了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景以及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课程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孩子们对幼儿园喜欢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开始玩一玩、画一画、说一说、听一听,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表达和倾听能力,保护了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在创编小诗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自己的语言并不像诗中那么优美,遇到了问题幼儿自主地在过渡环节看图书寻找答案,学会学习方法的同时学习更多优美的语言,喜爱上古诗这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喜欢上阅读,乐于与同伴一起看书讲古诗。
如果说成长就是我们与孩子的一场告别式,我们即将目送孩子的小小背影,越走越远。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与其焦虑,不如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为自己赋能,为彼此赋能。让所见的背影皆是轻盈和自信,让目送的双眼皆是温柔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