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幼儿园在行动 |
自然课程与幼小衔接的有效融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滨湖幼儿园
作为一所农村公办幼儿园,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教育部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和宣传,我园也在推行一系列的“科学衔接”举措。
混龄教育是我园的教育特点,保障了幼儿在园三年全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另外,我园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发了“崇尚自然、根植生活”为理念的自然课程,通过项目化自然主题活动的实施,将幼小衔接与自然课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园的幼小衔接如何从自然课程的视角来展开:
一、播种——良好的习惯与兴趣
我园在幼小衔接教育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自然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在“自然角”里,幼儿就是小管家,通过照看、整理、观察、记录等形式,养成自主做事、自我管理时间意识,有责任担当,有集体服务意识。
在我园项目化自然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大主题背景下根据自己兴趣生成项目活动,如有“龙虾”“蚕宝宝”“茶叶”“红薯”“萝卜”等,幼儿就是项目活动的主人,对自己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从中培养了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
二、发芽——综合的素养与能力
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关键。而我园的项目化自然主题活动能综合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蚯蚓的日记”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大量阅读、小组合作、作品展示、表演创编等形式,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幼儿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编能力和前书写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项目化自然主题活动中每一个项目活动都是幼儿通过大组、小组的合作完成。就如大班的一次树枝搭建游戏中,幼儿集体协商,做好计划,分工明确,有的捡树枝,有的绑树枝,有的盖树叶等,他们合作有序,共同完成树枝帐篷的搭建。幼儿就是在这种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合作、表达和同伴交往。
三、生根——良好的品格与体魄
幼小衔接还要注重幼儿身体素质和品格形成。我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开展户外种植、户外游戏、户外采摘、户外徒步、户外野战等活动,从身体、心理和品格上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在这些自然活动中动起来、跳起来、跑起来、喊出来,变得不怕苦累、克服困难、勇敢坚毅。
例如“秋天的桔园”项目活动中,大班的幼儿提出“怎么样才能摘到大桔子?”他们一起想办法,最后很多小朋友选择了爬树的方法,从不敢到会爬,最终摘到大桔子;在“挖红薯”的项目中,为了挖出红薯,他们用锄挖、用手刨、用铲铲,坚持把红薯挖出来。
四、花开——协同合作与沟通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更需要家长的协助、体验、共情和陪伴。我园与大屋陈小学只有一墙之隔,大屋陈学校的劳动课程与幼儿园的自然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自然主题活动的研讨”“自然科学课”“参观校园”“参观劳动基地”“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小互联互通,科学衔接。
因为我园留守儿童较多,所以家长群体是以祖辈为主,如何让他们协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又从自然课程里找到了路径。比如“亲子种植”“亲子买卖”“亲子扎稻草人”等活动,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成长变化,缓解他们的焦虑,体验陪伴的快乐,从而转变教育观念。
正因为我园将自然课程与幼小衔接进行有效融合,在生活、游戏和活动中给予积极、主动、有效的身心调整,才使衔接更科学、更自然、更轻松,才能让幼儿积蓄更多的力量,愉快地迎接新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描画出美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