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幼儿园在行动 |
科学衔接 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
蔡甸区直属第二幼儿园
我国著名幼教学者陈鹤琴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学前阶段注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能使其快乐度过幼儿园生活,而且会帮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减轻小学生活的不适应。
一、自我管理,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
(一)参与区域管理,提高自理能力
在我园,老师通过让幼儿参与活动区管理,引导幼儿学会按要求整理图书、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书包等,并能做到分类整理,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设置“图书管理员”“桌面整理员”“秩序管理员”等值日生参与班级组织管理,每天轮流交换值日生,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管理。
(二)把握生活环节,培养良好习惯
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时机。入园离园环节,幼儿有序排队晨检,主动有礼貌地和老师问好、和爸爸妈妈再见;进餐环节,小小值日生会主动帮助老师分发餐盘,分组排队有序取餐等等。进入小学后,幼儿会带着文明礼仪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
二、多措并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建设读书校园,培养幼儿阅读好习惯我们一直在路上。
(一)教师读书带动幼儿爱上阅读
我园职工书屋书籍品种多,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书,同时开展丰富的读书分享活动。
(二)丰富形式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园幼儿参与阅读的形式更加丰富。有“餐后自主阅读”“故事表演区”“经典诵读小广播”“故事大王”“家园配合开展亲子阅读十分钟”“午睡前亲子讲故事”“亲子阅读故事录音”等多种形式,为幼儿创设想说、愿意说、会说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时期大量的阅读不仅帮助幼儿积累丰富词汇量,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为入小学后做好准备。
三、多种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
(一)创设有序童趣的班级环境
其一,创设“有提示”的班级环境。物品的放置井然有序,通过文字的提示,让幼儿明白物品取放规则,也有助于引导幼儿对认识文字产生兴趣;其二,创设“能听见”的班级环境。在来园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播放轻音乐,借音乐渲染活动气氛,引导幼儿保持必要的安静、有序。其三,创设“能参与”的班级环境。与幼儿一起创设主题墙,让幼儿感受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进步,营造舒适的班级环境。
(二)培养幼儿乐于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即让幼儿“乐”听、“会”听。及时表扬倾听能力强的幼儿,适时肯定有进步的幼儿,借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学会倾听、重建自信。在“乐”听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会”听的良好倾听习惯。
(三)培养幼儿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即要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勇气,通过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对进步的幼儿给予及时肯定、给予每位幼儿发言表达的机会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大胆发言、畅所欲言的喜悦。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发言的幼儿,还进行个别交流,并同时和其家长交流。
幼小衔接是教育过渡的关键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幼儿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每位幼儿都能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走进小学,开启新的成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