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
美好教育 从这里开始
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
每年春季开学前后,总有准新生家长问:还有半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需不需要上幼小衔接班?拼音、数学都要学吗?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教育人,我们仿佛看到了家长心里的矛盾与焦虑。为此,学校开发了幼小衔接课程《“上学啦”——“入学第一课”成长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分为“一年级新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新生家长手册”和“一年级教师手册”三个部分,给一年级新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角色。
“一年级新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随着角色、要求以及家长期望值的变化,孩子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不适应。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手册》中“一年级新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这一板块设计了“一日常规我做到”“自理习惯我养成”“突发情况我应对”三方面的内容。“一日常规我做到”以时间为轴,依次从进校、早读、早操、上课、课间、眼操、进餐、午休、放学、卫生、作业11个方面向孩子们描述了小学生的一日生活。“自理习惯我养成”则从生活自理、学习自理、行为自理3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突发情况我应对”则囊括校园生活中最常见的10个问题并做解答。例如,关于小学生一日常规,我们提出:进校“背好小书包,自己进学校”;进餐“收拾桌面铺两巾,湿巾纸巾放整齐”;放学“排队安静快又齐,跟紧队伍不嬉戏,走到位置找家长,说声再见再离开……”关于自理习惯,我们提出:“周一升旗穿校服,每天佩戴红领巾;自己书包自己背,不请大人来代劳……”关于学生突发情况,我们对家长常常担心的问题,例如衣服湿了、东西丢了、饭没吃饱等常见问题做了解答。
“新生家长手册”——做高素质的教育合伙人
伴随着孩子入学,家长也要完成从幼儿家长到小学生家长的过渡,没有相应的培训肯定不行。《手册》中“新生家长手册”就是我们培训家长的抓手。
我们认为家长应有的角色定位是:做高素质的教育合伙人——做良好习惯的培养者、健康成长的陪伴者、平等交流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智慧教育的合作者。例如在“新生家长手册”里我们提到:“给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地方,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在家不沉迷电子产品,每天抽时间阅读学习,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成长自己……”“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从内心里去接纳老师,从情感上去理解老师,从行动上去支持老师,对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为给新生及家长及时的指导,实现幼小衔接工作平稳过渡,我校将“入学第一课”进行前置,在下发入学通知书的当天,我们就通过微信平台将《手册》推送给家长。
“一年级教师手册”——拥有好心境、大智慧
对于刚刚任教不久的青年教师,一年级是职业生涯一次全新的开始。“一年级教师手册”从班主任一日常规、教师自身行为习惯规范、突发事件巧处理、与家长巧沟通等5个方面对一年级教师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指导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学生入学即是家长入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今天,《手册》为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群体搭建了幼小衔接的桥梁。接下来如何进一步丰富完善《手册》内容,最大限度地使用好《手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工作无止尽,创新时常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让孩子充分感受教育的美好,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育才实验人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