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同行 小学在行动 |
幼小衔接的职能、职责与担当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规范和引导。2022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崇仁幼小衔接试点中,小学推进幼小衔接有如下举措。
一、帮助学生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能
《指导意见》提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要强化衔接意识。小学要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一是小学和幼儿园常对话。小学和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以前多是从幼儿园角度设计、实施幼小衔接活动。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小学领导、教师主动联系幼儿园,建立双方对话机制。如崇仁路小学、崇仁路幼儿园建立幼小衔接试点,开展衔接活动。
二是设置入学适应期课程。小学应强化主动衔接意识,积极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具有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时,创设生活情境,支持学生在游戏、操作、体验等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要坚持零起点教学,适当降低一年级学习难度;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灵活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支持儿童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为每个儿童搭建适应成长需要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到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如到崇仁路幼儿园参观幼儿一日生活环节、游戏课程;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分学科设计制定小学一二年级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帮助低年级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明确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一体化设置,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二、开展幼小联合教研是优化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
建立小、幼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是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要勤教研。通过尝试主题式教研、学习式教研、问题式教研、互换式教研,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彼此走近,更全面融合衔接幼小课程。如崇仁路小学和崇仁路幼儿园开展联合教研《探究“前书写”准备策略 助力小幼科学衔接》等。
二是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方要合作。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幼小衔接。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如崇仁路小学教师去崇仁路幼儿园开展专题家长会,由小学教师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家长分析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引导家长走出“超前教育”误区;崇仁路小学、崇仁路幼儿园、小学家长、幼儿园家长举办“崇仁沙龙论坛”活动。
三、始终坚持儿童为本理念是新时代教师的责任担当
入学适应要求小学教师先备“人”再备“课”,把了解儿童放在第一位,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新生的现实状况,实现以学定教。
一是尊重儿童学习方式与年龄特点。对入学准备和小学适应期的孩子来说,通过趣味性、操作性、合作性、体验式的活动或任务,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
二是关注课堂衔接与核心素养评估。课堂衔接关键是了解和理解儿童。教学应真正适应处于过渡期的新生,要从儿童需要出发,努力创新适应的途径和方式。与此同时,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重点,幼儿园和小学乐牵手,凸显新生主体地位,幼儿园和小学喜结对,建立常态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