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共识 校长观点 |
幼小衔接 智趣评价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校长 徐年华
幼小衔接工作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和社会达成教育的共识,重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儿童爱学、乐学的兴趣,寻求两者相互结合的交融点。因此,进入小学后的评价导向尤为重要。
一、激励性多元评价培养儿童学习习惯
儿童自控力较弱,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小学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熟悉方方面面的规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发展性过程评价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方式主要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而小学时期则以课堂常规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当儿童的行为表面看来有点破坏性或不适应时,教师不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耐心地观察和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让儿童心理上有安全感,增强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培养儿童快乐学习的情绪。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用过程评价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心理过渡期”,让幼儿能身心健康地明道理、懂规矩、端态度、获知识。
儿童的学习一定是家长、教师和学校多方参与的一个过程。在家里,家长要提前从学习氛围营造以及生活习惯、劳动习惯、交往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全家动员,共同参与,陪伴儿童从身体和心灵完成一次成长的“蜕变”;学校也要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素养导向的幼升小学业水平测评模式,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要站在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的高度上,注重小学向幼儿园“下沉”的服务,在教学的智趣评价方面下功夫,多方协作,和儿童一起迎接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