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幼小衔接·共识(园长观点)三方联动 助力衔接

2022-07-14 17:08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

幼小衔接·共识

园长观点

三方联动 助力衔接

武汉市江汉区华苑幼儿园园长 刘莉


幼小衔接的本质是“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重构,要明确双向衔接的任务定位,即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小班、中班是衔接准备期,大班是衔接冲刺期,我们需要建立家、园、校“三方联动”助力衔接策略。

一、传递“适应环境”衔接棒:不搭“火箭”,循序“爬梯”

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我们要传递好适应环境的接力棒,摒弃“直升机”式直达,应有序“阶梯”式衔接推进。

幼儿园“助适应”。大班衔接冲刺期,教师带幼儿观摩小学上课、升旗、进餐、如厕等活动。在园内,幼儿在游戏中模拟小学生活,进行角色扮演,逐步渗透幼小衔接适应性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获得“我能适应小学生活”的自我效能感。

小学“削坡道”。小学开展识别铃声、同伴交往、进餐、如厕的规则、礼仪等活动,帮助幼儿提升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一年级初期尝试打破桌椅直排坐的方式,开辟幼儿自由活动空间,如自然角、图书角、游戏空间。

家长“用点心”。适应环境需要家园同频共育、家长要在家里创设向小学过渡的衔接式环境,如让孩子整理小书包、备用学具、纸巾等;学习自己整理衣裤、分类摆放;书桌上玩具减少,阅读书籍增加,简约整洁。

二、融合“幼小课程”衔接表:缓慢“起飞”,延长“跑道”

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犹如飞机起飞前,在飞机跑道上匀速前进,为起飞那一刻蓄力。

幼儿园“蓄能力”。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幼儿园要整体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以学习适应为例,对幼儿所需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进行梳理。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为他人服务能力;在运动中发展儿童的运动素养与挑战精神;在游戏中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促进儿童学习品质和专注持久力。

小学“接上力”。一是小学要定期与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教研活动,共同规划、设计幼小衔接课程,及时解决幼儿入学初不适应问题,帮助幼儿适应人生第一个学习转折点。二是课程内容上延缓进度,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看齐,将游戏融入课程,让幼儿自然衔接。

家长“协点力”。幼儿角色转换,家长不急躁,适度“点拨”幼儿,做好家园校同步个性化支持,家里增添一些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的物品,重视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包办代替。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