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40703号提案的答复

2024-11-19 11:37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一、已做工作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思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大力发展课程资源、完善教研机制、促进资源开发、培育教资队伍,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一是持续推选“思政金课”。开展第二届思政“金课”大赛,围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全市范围内推选、展示一批思政“金课”,以点带面引领提升全市思政课教学水平,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和关键课程作用。评选出的100节思政“金课”,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开设专栏进行视频展示。

二是精心打造示范课。华中师范大学整合共同体内中小学打造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课,已完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4个专题共16节一体化示范课,准备结集出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议题式教学实录》。收集和推送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例36节,推出思政课“金微课”20余节,以“典亮生活法治伴我同行”为主题准备一体化思政金课6节,探索大中小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学段衔接与贯通。

三是深入推进“同上一堂思政课”。我市自2019年启动实施“同上一堂思政课”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活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统筹运用好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社会力量三大资源,充分利用好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五大阵地,连续5年举办沉浸式思政课现场展示活动,已形成工作品牌。

(二)完善教研工作机制

一是常规教研。市教科院成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科中心组,加强思政新课标新教材研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研究,变革思政课堂内容与形式,围绕课标教材培训、议题式教学、大单元设计、深度学习等主题开展常态化系列化思政教研活动。思政教研员全年下校调研40多次,开展大型教研活动50多场,参加人数5000多人,评选思政优秀课例1000多件,遴选思政基本功优秀课例600多件。

二是协同教研。由高校牵头开展教学研讨会7次、集体备课33次、教师培训8次、教学展示10次、课件和视频资源开发合计337件。

三是特色教研。开展“教材同研•实践共享”教研活动,全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骨干教师统编教材研习活动。绘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知识图谱,在梳理总结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主线、各学段共性知识点基础上,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知识网络。建立思政课问题征集和解答机制,及时回应一线思政课教师教学困惑和问题。

(三)持续思政资源开发

一是用好武汉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市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整合全市147处红色资源,推出“伟人足迹”“红色经典”“建军策源”“红色英烈”多条研学线路,开通3条覆盖全市红色研学公交专线。用好“武汉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绘制手绘地图,进一步挖掘中小学身边的思政教育资源,建成满足中小学教学和社会实践需要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

二是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开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足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绘制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武汉市域分布图和部分在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导览图,编制了34万余字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介绍图册。华中科技大学利用校内抗击疫情主题展览、华中科技大学校史展览、校庆等,组织大中小学生共同参加,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江汉大学发布首批20个武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东西湖区杜公湖湿地公园、张世英书院、汉阳区桥梁博物馆、夏明翰小学等,并与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武钢一号高炉结对共建,打造“新时代中国”研学课程,该课程被列为湖北省“新时代中国”思政系列课程之一,目前已开设4季,有近5000名学生选修该课程,累计线上浏览量近250万次。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摸清底数。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研,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共3939人(小学1341人,初中1579人,高中788人,中职231人),除小学有一定缺口外,其余学段基本满编。思政教师整体思想素质高,平均学历高,涌现出中央领导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等。二是提升素养。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加理论讲座、教学展示、教学研讨、现场教学等主题研修,为首批6位“对岗交流”研修教师配备“一对一”导师,并进行常态化指导。构建“教学展示、交流研讨、专家指导、互动答疑”的“四位一体”备课模式,线下举办的一体化集体备课暨示范课展示活动吸引全市220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加。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实现同频共振。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落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引导各族学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深化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读好以爱国路为重点的“四路”(爱国路、复兴路、抗战路、奋斗路)书,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设中华经典名著阅读、书法国画研习、红色电影赏析等选修类实践类课程,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帮助下,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加强共同体建设的宣传发动和统筹协调。强化市教育局、牵头高校、市教科院工作职责,形成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加大媒体宣传推介力度,重点推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成果,宣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持续开展思政金课大赛,参评对象由思政教师向所有教师覆盖,推动课程思政。组建更多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备课组,围绕“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一体化建设”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参与度。

(二)完善共同体建设评价激励机制。按照《湖北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实效评价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评价模式,开发评价工具,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体制机制、教研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成果、队伍建设、社会效益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开展实效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三)凝练一批有分量的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研究,形成思政一体化建设新成果。支持江汉大学开展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鼓励市教科院、各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形成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支持共同体成员单位遴选并汇编优秀教研成果编撰结集出版。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希望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武汉教育,为武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