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市历来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坚持把扩优提质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校”的新期待。
自2016年开始,我市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为目标,积极实施“四项行动”,即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及小班化教学共体、新校共同体、学区制建设。
1.实施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坚持以区为主,探索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新办法和新路径,加强学校特色联盟建设;指导优质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探索成立跨区域中小学校教育集团。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学区制管理的比例,中心城区达100%,新城区达80%以上。江岸区形成了“育才”“长春”“七一”三大教育品牌;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武汉经开、东湖高新等区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名校多点化办学、打造优质教育集团等方式,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实施教联体建设。坚持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实践创新、优质均衡的原则,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积极推动教联体建设。探索创新教联体建设模式,其中,融合型教联体,赋予单一法人或总负责人管理权限,对教联体内部事务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共建型教联体,采取学校联盟、品牌学校系列、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开展学区制建设,探索成立学区管理委员会,按权限统一调度学区内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幼儿园、普通高中等学段的教联体建设,探索跨市域、跨区域、跨学段、跨公民办组建教联体。
3.建立成长溢出机制。将教联体作为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培育释放新优质教育资源的孵化器和平台。充分发挥牵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尊重各成员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以优化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优化课堂教学、优化队伍建设、优化校园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个优化、一个提升”为重点,增强薄弱学校自身造血机能,使其逐步成长。发挥教联体溢出效应,鼓励教联体成员学校达到一定条件后,作为牵头学校另行组建新的教联体。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学区制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一手抓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手抓全市义务教育优质扩容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