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631号提案的答复

2024-10-14 15:47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政教育,坚决落实中央、省有关工作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以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教育、共青团、网信办、文旅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在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五大阵地共同发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结合武汉实际,在课程设置、教学研究上下功夫,实现“三全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着力推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以“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集中发布一批“大思政课”目录,推出“场馆里的思政课”,把思政教育的课堂延伸到企业产业、车间厂矿、社区小巷等等,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和典型人物,特别是英雄城市近年来取得的瞩目成就、涌现出的凡人英雄、时代重镇的历史渊源等,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推动思政教育更加温暖鲜活、可亲可信。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百年足迹,建党百年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轨迹和辉煌成就,策划推出红色情景系列微短剧和短视频。持续深化“同上一堂思政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品牌工作,组织开学第一课、经典诵读、清明祭英烈、我向国旗敬个礼等品牌活动,做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激励青少年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举办英雄城市故事汇,全方位挖掘展示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英雄传承、精神气质和感人瞬间。推动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展览走进校园,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熏陶。

三是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推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阵地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加强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大中小学构建同思政课教师教学特点相匹配的专业培训和评价体系。在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持续净化网络生态。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加强重点报道、主题宣传推送力度。指导督导属地网站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功能版块设置,将“青少年模式”置于显著位置,严格审核内容,加强治理榜单、弹窗、热搜、算法推荐等重点传播场景,避免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冲击和伤害。优化保护措施,落实未成年人用户实名制,加密处理未成年人关键信息,严格按照规定限制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上网时间,丰富青少年模式下优质内容供给。加强巡查未成年人较为活跃的网站平台、产品功能和位置板块,受未成年人追捧的新技术、新应用,以及近年来流行的儿童智能设备自带的和第三方APP,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反复反弹、隐形变异问题。

五是发挥团组织作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紧扣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大节点,广泛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我的青春正当红”“革命传统教育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建武汉青年讲师团,开展“强国新生代·青年学习会”“青春之歌”等互动式、沉浸式宣讲2万余场,“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参学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化中学生骨干培养计划,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层分类培育青年政治骨干1.5万人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功能,举办“青少年无界论坛”,引导青少年争当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选树“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汉漾”青年等先进典型,建成武汉青年运动史陈列展览室,构建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青春系”新媒体矩阵,制作《党史青年说》《百年共青春》等系列原创文化产品,“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微博热门话题超过1亿人次参与讨论,青少年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不断坚定。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强大动力,把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是精心谋划,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经验,出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意见》。把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开好办好适应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思政课课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紧密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梯次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从小开始逐步增强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从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久久为功,持续擦亮“同上一堂思政课”工作品牌。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典型代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要内容,面向大中小学生,以课堂展示为载体,通过实地探访、现场演讲、视频连线等多种形式,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开拓创新的奋斗故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大道理”化为“小故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沉浸式示范教学课堂。

三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将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优化师资配备。会同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思政名师工作室发展共同体,2026年前,各区每学段建立不少于1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每年对思政课教师开展市级专项培训,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交流展示。在生活待遇、职称评审、荣誉嘉奖等方面给予思政课教师队伍合理充分的考虑,在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为思政课教师设定固定比例,使教师能够安于从教、乐于从教。

四是坚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完善协同机制,把分散的资源整合成系统化育人资源网,形成共建共享“资源图谱”。充分利用武汉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用中国奋进的时代故事、城市发展的实际案例、市民身边的切身感受教育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接受一线的、鲜活的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在深化对时代和社会了解认识的过程中,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市教育局   

2024年9月29日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