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441号提案的答复

2024-10-14 15:46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中小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群体,中小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近年来,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从四个方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扎根。

一是全面融入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指导中小学校办好、讲好思政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深入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

二是强化实践育人。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场馆育人精品项目,指导中小学校精心设计校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指导中小学校统筹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用好用活“武汉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三是办好品牌活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好“从小学党史永远 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中小学校因校制宜,创新活动手段,拓展活动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深化家校协同。发挥家庭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根基的独特优势,加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力度,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等家校沟通机制,引导家长把爱国爱家融入家庭教育,鼓励孩子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久久为功,系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融合重共生、活动对接重共享、文化浸润重共情、实践研学重共鸣、力量整合重共育”五个维度同频发力,构建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党员教师垂范引导、部门联动督导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格局。从落细落小聚焦,突出学段衔接、知行合一,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求和安排的具体化,体现“深入”;从抓常抓长入手,突出绵绵用力、毫不松劲,以爱国主义教育项目、实施和保障的制度化,彰显“持久”;从求真求实出发,突出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以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载体和路径的实效化,诠释“生动”。

二是聚智聚力,立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抓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区一策”“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大思政课”,融入德智体美劳,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校内校外“双挖源”,着力推进校内培源夯基和校外引源纳新,充分挖掘学校“主课堂”、家庭“第一课堂”、社会“大课堂”可利用资源,同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线上线下“双挖源”,着力推进线上开源共享和线下聚源创新,充分利用在线“云端课堂”“智慧课堂”、离线“行走式课堂”“仪式感课堂”等可整合资源,创造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是善作善成,高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培根和铸魂相辅相成,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方式、话语方式等更新迭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注重育心和育行相得益彰,既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也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理性爱国的自觉行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纳入校长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对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等培训力度,作为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将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作为开展相关评估评价、评审评比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撬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市教育局  

2024年9月29日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