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有关工作情况
(一)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中小学编制国家标准由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研究制定,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我市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各地每3年重新核定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求,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于2022年5月完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标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局会同编制、财政、人社部门出台《关于印发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若干措施的通知》(武教师〔2023〕1号),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畅通教师补充渠道,盘活用好现有教师资源。
(二)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一是开展摸底自查。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排查,梳理出39项“进校园”活动,为拟定我市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提供参考。二是规范创建活动。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清理优化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各部门规范清理评比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落实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市委宣传部通过精简文明校园指标体系内容、改进文明校园测评方法等举措,改进创新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积极为学校减负。市人社局在全市开展创建示范活动清理整治工作,严禁违规开展创建示范活动,避免层层配套,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三是开展专项整治。2024年6月,我局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让广大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社会事务进校园加重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的各类问题。
(三)探索多样态课后服务形式。一是持续扩大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团市委整合青少年宫、博物馆、革命旧址等资源,高标准建设100家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市文旅、体育等部门以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为抓手,投建了一批具有特色、受到青少年欢迎的文体场所,例如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张之洞体育公园儿童游乐区、汉口江滩体育公园极限运动区等。二是构建少年儿童假期服务体系。团市委持续开展“寒假学堂”“暑假学堂”等公益托管项目,提供红色教育、国学传承、安全自护等实践课程。我局联合体育局每年开展体育冬夏令营活动,目前针对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开展了足球、网球、羽毛球等23个运动项目的公益技能培训和游泳池馆免费开放服务。三是推进文体项目补充课后服务。市文旅局开展阅读活动进校园,创建“小种子”流动阅读推广等品牌项目。市体育局推进足球、网球、冰雪项目进校园,游泳、滑冰项目进课堂,为437所校园足球学校制定足球训练标准并选派教练员教学。开设并不断更新“云端运动课堂”,补充和丰富中小学课后校内体育活动。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优化全市教师资源配置,指导各区通过新教师招聘、规范编外教师招聘补充等措施多渠道配齐补足教师;二是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从源头杜绝违规开展相关活动,认真受理涉及教师负担的投诉;三是加大课后服务支持力度,完善引入第三方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机制,指导各区和中小学校发挥公用经费使用效益,提高课后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