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409号提案的答复

2024-09-29 16:50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精神,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大力推动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围绕“光芯屏端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我市已成立“武汉•中国光谷”和“武汉•中国车谷”产教联合体,分别由175家和208家政府部门、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组成,搭建了政、校、企、行、研五方参与的产学研一体信息互通平台。为支持上述两个产教联合体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我局联合市发改委、市科创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委金融办、市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管理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出台支持市域产教联合体良性发展的政策包,让中央和省级政策落实落地见效果,明确支持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金融、财政、税费、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下一步,将继续搭建区域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

二、对接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我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动对接湖北“51020”和武汉“965”产业体系,尤其是两大产教联合体对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通过专业建设改革,减少了专业设置重叠、建设投入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当前,两大联合体正聚力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光电、烹饪工艺与营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等一批优质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武汉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实现了每个产业集群有1-2所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优质专业(群)重点对接发展。下一步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5G和人工智能等重点特色产业上,加快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企业需求匹配高校专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已成为我市推动产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举措。共选派四批“科技副总”337名,促成科技成果转化470个,为企业培训人才16173人次,为企业引进人才586位。此外,两大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校企共同创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企业工匠访问站”,并打造了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现场工程师培训学院。一方面实现教师到企业学习,促进教师立足行业前沿,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工匠、专家来校指导工作,促进学校师生技能水平提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形式,拓宽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的渠道。截至目前,“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依托“3551光谷人才计划”,围绕“光芯屏端网”等重点产业,推荐联合体成员参评光谷产业教授109人,推进高校、企业双向流动,其中,企业到高校23人、高校到企业86人,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近万人次。“武汉•中国车谷”产教联合体创办的智能网联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承接武汉理工大学学生236人次《汽车构造》认知实习实训,承接各类社会培训332人次。下一步继续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武汉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9日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