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66号提案的答复

2024-09-29 16:48
来源:武汉市教育局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精神,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持续深化武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此,采取了一些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适应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在《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

二是将全市职业学校布局规划纳入《武汉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要求对接区域发展统筹职业院校布局,推动武汉地区教育和产业资源共享有机融合。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合理确定办学规模,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

三是市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武汉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方案》。提出到 2027 年,具有武汉特色的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基本完善,厅市共建、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的武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基本形成,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二、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2021年我市被评为省产教融合型城市。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武汉市建设产教融合城市实施方案》《武汉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认定办法(试行)》,着力构建“4+3+N”发展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近年来支持34家在汉企业成功争创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二是对接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我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动对接湖北“51020”和武汉“965”产业体系,尤其是两大产教联合体对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通过专业建设改革,减少了专业设置重叠、建设投入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当前,两大联合体正聚力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光电、烹饪工艺与营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等一批优质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武汉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实现了每个产业集群有1-2所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优质专业(群)重点对接发展。下一步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5G和人工智能等重点特色产业上,加快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三是积极为重点行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熟练技工。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与221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 141 本;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89个、校外190个,其中教师实践基地数 190个;聘请行业导师100人,累计教学11303课时;企业提供实践教学设备总值6700.58万元。市属37所技工院校与133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专业57个,其中18所技工院校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武汉市智工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办学条件好的民办技工院校,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养老托育重点行业和领域,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相关技工院校2024年一季度有800余名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训,为重点行业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打造职业教育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典范

一是打造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围绕“光芯屏端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我市已成立“武汉•中国光谷”和“武汉•中国车谷”产教联合体,分别由175家和208家政府部门、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组成,搭建了政、校、企、行、研五方参与的产学研一体信息互通平台。两大平台结合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建立人才供需对接机制,推行产业项目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共享。2023年,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104份人才需求报告,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人才供需会议共计35场,参与企业数量2005家,累计提供岗位超过56200个,线上线下吸引学生及社会人士555044人。下一步,两大联合体将聚焦高端产业,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以专业群为依托,打造一批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开展校企人员双向培训交流。联合体内校企共同创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企业工匠访问站”,并打造了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现场工程师培训学院。一方面实现教师到企业学习,促进教师立足行业前沿,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工匠、专家来校指导工作,促进学校师生技能水平提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形式,拓宽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的渠道。2023年依托“3551光谷人才计划”,围绕“光芯屏端网”等重点产业,推荐联合体成员参评光谷产业教授109人,推进高校、企业双向流动,其中,企业到高校23人、高校到企业86人,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近万人次。下一步,将协同有关市直部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

三是建设开放型实践中心。两大联合体紧紧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布局,聚焦区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突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构建“厂中校,校中厂”的产教融合新格局。截至目前,两大联合体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47个,其中国家实习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市级实训基地7个。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区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新建20个开放型区域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区域内各类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研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

四、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开创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

一是推进县域职教资源整合。市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武汉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方案》,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涉农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不断开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明确要求“每个区(开发区)集中力量建好办好1所公办区级职业教育中心”。推进黄陂卫校、江夏卫校分别整合进入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江夏职业技术学校工作。

二是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学校实施“达标工程”和“双优计划”。召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达标工程”和“双优计划”调度会。指导支持4个县级职教中心在2024年尽快实现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持续推进4所县级职教中心学校市级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支持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等15个市级优质专业建设,为强县工程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三是开展多种类型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知识结构。江夏职校今年制定并实施“村委会、社区大学生培养计划”,计划用3―5年时间,将全区村(社区)“两委”委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纳入学历提升计划,力争全区村(社区)干部提升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100人。今年上半年,蔡甸职教中心开展社会短期技能培训共518人。其中,蔡甸区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310人,蔡甸区教育系统安保人员技能培训208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拓展,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武汉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9日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