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纳入学生体检项目。根据《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工作的通知》(武教体卫艺〔2010〕1号)要求,全市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学生体检工作。年均投入1000万元左右,在同类城市中,财政承担学生体检费用处于前列。其中,脊柱弯曲列为学生体检项目之一,体检结果录入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由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出具群体健康状况与个体健康状况报告书,学生和家长都可以通过体检平台掌握体检结果。
2.科学配置学生座椅。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GB/T3976-2014),根据学生的身高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课桌椅各型号的数量,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式课桌椅,每学期对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规律。
3.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标准,在1至2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3至9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并将学校落实情况作为教育常规管理检查的必检项目。严格落实每天在校阳光运动一小时要求,广泛开展羽毛球、篮球、田径、校园青春健身操、啦啦操广播操等多项赛事,开展游泳进课堂、网球、高尔夫进校园等体育技能培训和体育文化推广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运动的热情,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涵。
4.持续开展校外活动。从“十二五”开始,市体育局、市教育局每年联合开展体育冬夏令营活动,免费在全市15个区开展体育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体质强健。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发展,目前我市针对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开展了23个运动项目的免费技能培训。2023年,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创新举办“汗动青春 营在江城”体育夏令营活动,全市286个培训点为22008名中小学生开展了23个体育项目的 12天免费技能培训;40个游泳池馆面向中小学生提供30天免费开放服务,惠及青少年24.1万人次。2024年,圆满完成了青少年体育冬令营活动,1985名适龄学生参加了冰上滑行、滑雪、冰壶等项目的体育技能培训,并将持续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和暑期游泳场馆免费开放活动。
5.积极开展筛查工作。市卫健委2019年将脊柱弯曲异常纳入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建立脊柱弯曲异常定期筛查制度,按照《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等要求,规范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筛查。2019年起,每年完成4000余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和分析;2022年,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完成3.3万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异常筛查工作;2023年完成13个行政区91所学校33915名学生筛查工作。
6.强化脊柱健康宣传。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端正坐姿、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预防脊柱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医疗机构积极探索脊柱健康宣传教育模式,每年联合多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脊柱健康科普活动,指导学校、公众、家庭和儿童青少年保护脊柱健康。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指导各区卫健局及中小学,开展专家进校园行动、健康月等形式活动,累计受众人数约39万余人次。2023年12月,联合湖北广播电台大健康发展中心策划的《吉宝来了》走进校园,录制脊柱健康科普视频等多种宣传,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脊柱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7.规范干预康复服务。由省市区体育局共同投资建设位于张之洞体育公园内的汉阳区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提供青少年脊柱弯曲筛查、康复训练、干预服务等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市卫健委联合市体育科学学会在江汉区、汉阳区开展儿童青少年体态不良管理项目,已在多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脊柱健康预防与干预站点,初步实现了学生体态不良的防、筛、治、管、严的闭环管理。
下一步,将持续开展系列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在校学生脊柱弯曲病理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预防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站姿、坐姿、书写姿势,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武汉市教育局
2024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