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2013年以来全市学龄人口快速增长,为满足入学需求,我市不断加大教育配建力度。针对存在的师资缺口,市教育、编制、人社等部门的主要举措有:
(一)动态核定编制。2022年,市编制部门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织实施编制重新核定工作。全市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后,编制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等总量相较以往有大幅增长。
(二)完善人才招聘机制。全市教育系统基本构建起以事业单位集中招聘为主体,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和公费师范生接收安置相结合的教师补充机制。2016-2021年,全市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集中)补充教师5158名,教育系统岗位占比超过全市招聘计划三分之一;组织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采取“结构化面试+试讲”等方式,招聘优秀毕业生1275名;接收并安排669名武汉生源公费师范生到偏远薄弱学校任教。同时,市人社局支持学校开展竞赛教练、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紧缺人才专项招聘。
(三)深化教师轮岗交流。对标北上广深等先进城市,每学年我市各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纳入政府绩效目标。2016-2021年全市教师交流人数达到1.52万人,较好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师资差距。
(四)规范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当前,公办中小学编外聘用教师成为我市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区各校在招聘方式、管理制度、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我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报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二、下一步安排
(一)落实动态核编成果。督促和指导各区结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分年度合理制定用编计划,加大教师招聘补充力度,发挥动态核编效益,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二)加强教师公开招聘。采取事业单位集中招聘、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补充,2022年全市计划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补充教师1101人,通过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补充523人。
(三)深化教师轮岗交流。进一步发挥绩效工资分配和职称评定杠杆作用,激励和引导教师参与轮岗交流。2022年各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同时积极推进高中学校和幼儿园教师交流。
武汉市教育局
202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