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0360号建议的答复

2021-08-25 15:59
来源:

一、已做工作

近年来,我市迎着大力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劲风,将中小学劳动教育作为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聚焦、培育时代新人的新靶点,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是着力建设实践导向、五育融合、示范辐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行动指南,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确保课时保障有力,课程实施有力。落实劳动教育融合课,深度挖掘不同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打磨劳动教育示范课,发挥一师一优课以点带面效应,为各学段上好上优劳动教育课提供支持。

二是着力建立立足学校、广域协同、全面共享的劳动教育资源体系。校内挖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建好校园劳动小基地、小园地、小阵地、小场地,保证校园劳动实践丰富开展。校外挖潜,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一轮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2152号),打造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示范点。以首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评为切入点,吸纳各方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线上挖潜,依托武汉教育云平台共享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拓展线下线上一体化资源供给新模式。

三是着力打造生活为源、社会为场、时节为引的劳动教育活动体系。聚焦日常式生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帮助学生扣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扣子。聚焦专题式生产劳动,引导学生体认劳动奋斗之美、创造之美。聚焦主题式服务性劳动,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

四是着力完善建强队伍、做优教研、用好评价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配备,充实劳动教育教研员队伍,率先开展兼职劳动副校长试点工作。在市、区、校三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劳动教育内容,举办劳动教育教师实践技能创新大赛,增强教师育劳意识和育劳能力。依托教研部门成立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专班,开展劳动教育系统研究。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切实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榜样选树的重要参考,营造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下步工作

一是在一文一案牵引上发力。一文,即加快研制宏观综合性政策文件,打好政策组合拳,切实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一案,即:加快出台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方案,着力构筑中小学劳动教育精准导航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

二是在两端两维并进上发力。两端,即在硬件资源端,整合各方力量,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图谱,着力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依托新一轮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打造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示范点。充分整合农业种植、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城乡社区等资源,围绕建设五个中心,丰富都市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创新性劳动实践需求。重视劳动文化传承,用好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软件资源端,持续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劳动教育扎实开展。两维,即时间维度上聚焦全过程和全覆盖,力求教育不留盲点、劳动不留断点;空间维度上聚焦家校合育和教社联动,力求群策群力、聚智聚力

三是在三标三常衔接上发力。三标,即研制劳动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估标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助力劳动教育精耕细作。三常,即建立健全将劳动教育抓在日常、融入平常、管在经常的长效机制,力促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武汉市教育局

2021729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