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已做工作
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路径新载体,研学旅行对于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16年5月我市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以来,我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2017年,根据国家、省的部署,我局联合13个市直部门印发《武汉市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扎实推进“三个一”工作,即:编制了一套专业标准(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推出了一个特色项目(“公园大课堂”自然生态研学),设计了一条主题线路(红色革命、绿色生态、蓝色环保、古色古韵、黑色科技“五色”研学旅行)。2019年,我市以构建“三个体系”为着力点,力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积极构建研学旅行项目体系。在深化自然生态研学基础上,整合市域范围科教资源密集优势,进一步拓宽研学实践路径,遴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权威研究机构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15个自然科学类研究课题,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的研学实践运作模式,匹配研学导师团队、学校和学生社团,形成课题研学实践项目组,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实践。二是构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突出研学旅行课程地位。三是构建研学旅行资源体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营)地遴选工作。
二、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课程推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研制进程。指导中小学校对研学旅行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可持续开展的研学旅行总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研学旅行目标内容、课时安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学校研学旅行计划,对学年、学期研学旅行作出具体安排,细化有关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研学旅行空间与场域,保证研学旅行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二是加强资源推动。在规范研学服务资源上,依据《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第1部分: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试行)》,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优质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在丰富研学场所资源上,依据《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第2部分:基(营)地评定与服务规范(试行)》,继续分期分批建设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营)地,加快构建以各级营地为枢纽,各级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资源网络。在扩大研学人力资源上,依据《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第3部分:导师评定与服务规范(试行)》,评定一批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的研学导师。市文化和旅游局拟计划支持经营研学旅行产品线路的旅行社加大研学旅行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加社会关注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研学旅行行业。
三是加强共享推动。在抓好“公园大课堂普及研学、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全域覆盖自主研学”等本土化研学的基础上,适时探索市域外的异地研学实践项目,丰富研学实践载体和空间。鼓励中小学校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开展市外周边研学旅行中,选择国家级、省级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营)地“为我所用”,开展适合的研学旅行项目。
四是加强财力推动。坚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益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和合理分担机制,减免贫困家庭学生参加研学旅行费用。在省银保监局指导下,优化校方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等相关产品,完善研学旅行安全责任保险、研学旅行学生意外综合保险等产品。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五是加强评价推动。把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新高考、新中考改革,加强中小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加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武汉市教育局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