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室护眼照明设备配置,保护学生视力健康,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发生。2019 年,启动全市中小学校智能监测、数字化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全覆盖工作,为全市所有学校配置云智能视力监测仪与数字化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系统 1000 套,通过近视预警风险监测平台,对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监测、监控、监管。
以统一管理、统一设备、统一标准、科学规范入校实施动态视力监测,按计划进度争取年内完成全市90%以上中小学生近视率监测建档,完成 15 个区 1000 所学校 1000 个班级的灯光照明、桌椅、视觉环境等进行抽样监测及监测情况反馈与改善指导。
将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纳入学校自主常态化管理,运用这套系统,学校自主、规范、便捷地完成约92万学生视力自测,完成对约96万学生进行了动态屈光监测,下发了近3000个阳光运动摄像头监控对学生学校阳光运动进行智能监测,对学生读写姿势、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运动情况进行远程智能监测,同时利用电子化档案对其他日常用眼行为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管理。
一、前期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学生健康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家指导”的格局。我市重点监测学校学生近视发生率,小学生近视增长率实现了“三连降”。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增长趋势已得到遏制,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我市召开全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集中调研会,授予我市为全国唯一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主办的“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我市再次应邀参会并发言。孙春兰副总理就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的“武汉经验”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大力推介。教育部新闻办、体卫艺司共同在我市召开奋进之笔“1+1”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中央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对我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二、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措施
一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二是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研究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2020年9月,为落实教育部等八部委《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施方案》(教体艺【2018】3号)和《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实行)》(教体艺【2020】4号)要求,参照发改委《室内照明用LED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修订)》(发改环资规【2020】640号)的标准,改善我市部分中小学采光照明条件。
三是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
四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
五是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标准配备保健教师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频次,学生进校后,学校要对手机实行统一管理。
六是定期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三、下一步打算
我市近视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使用手机视频、早教培优等社会环境,学生近视新增率,特别是远城区小学生近视新增率与初中、高中的近视发生率形势依然严峻,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快转化运用,全面落实国家《实施方案》和市政府66号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全市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基本公益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防控目标,保持全国示范引领作用。
武汉市教育局
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