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自2016年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以来,武汉创客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实践、分享”的武汉创客教育主题,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落实,建立联盟推广机制与师资培训体系,注重创客课程开发与创客活动开展,以“五创”(即创客空间、创客联盟、创客导师、创客课程、创客活动)为关键要素的各项创客教育工作取得了实际性进展。学校参与面不断扩大,校园创客环境大幅改善,据2018年11月“武汉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数据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我市开展创客教育的中小学的学校学校数量显著增多。目前已达210所,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比69.9%,20.1%,10%。二是创客空间数量激增。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校园创客空间310间,部分学校建设有多个创客空间,创客教育跨学科融合趋势初现。三是创客导师数量和质量大幅增加和提升。目前我市拥有各类创客的教师共600余名,90%的学校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学校创客教育,47.8%的学校有科学教师参与,39.7%的学校有美术教师参与,23.9%的学校有综合实践教师参与,20%的学校有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四是创客教育类型多样。普惠式与社团式发展相对均衡,85.6%学校以“社团课”形式实施创客教育,29.2%的学校以“社团课”“选修课”两种形式实施创客教育,16.7%的学校以“社团课”“选修课”“必修课”三种形式实施创客教育。五是创客教育资源极大丰富。学校与社会企业等相关资源有效融通,由市教科院研发和创客导师编写的课程就达10余本。六是学校创客课程组织学习形式多元。90%的学校由本校创客导师开展创客教育课程,有38.8%的学校向校外机构购买课程外包服务。创客课堂主阵地基本形成,学校开设创客教育课程频率为每周两节及每周一节达到85.7%,学生参与创客教育课程较高及很好认可度达到91%。以上现状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市创客教育良好的合作氛围与发展态势。为我市创客教育普惠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正在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主要做法
在过去四年里,我们通过科学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政策、建设一批创客空间、成立一个创客联盟、培养一批创客导师、开发一批区域创客课程、涵育武汉特色创客文化,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新路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路径是非常有效的。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和优化推进路径和措施,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着力构建促进创客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一)形成“两层三级”创客导师培养体系,构建创客教师培养和专业成长机制。创客导师是促进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创客导师培养体系的“两层”为市、区两层,以市级培训为引领,以区级培训为关键,市区培训资源共享。“三级”主要为常态普及型、专业专题型、高级研修型三级市级培训。常态普及型培训注重知识技能普及,面向学科教师。专业专长型培训注重不同专项师资队伍培育,面向创客教育导师。高级研修注重创客理念、课程开发与实施,面向创客骨干导师。
(二)加大创客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目前以我院主导开发的《scratch基础及传感器编程》、《scratch感知智慧生活》等4门课程,我们首创了顶级专家+一线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新模式。开发了课程,也培养了队伍。还有《智绘小镇·3D奇妙之旅》、《小创客玩转智慧校园》、《小创客玩转智慧生活》和一批导师个体开发的《小创客玩转开源机器人》、《青少年机器人和传感器智能编程》等创客课程相继成稿。目前,我市创客教育课程库总量达20余本。我们还将不断完善研发机制,鼓励更多的创客师生开展适合学校和具有本地区域特色的资源建设,强化资源虚拟强度、交互深度和丰富程度。为创客教育发展构建资源服务体系。
(三)建立武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推广机制。以武汉市教科院为主导,以市创客联盟学校为主体,在已成立2年的武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基础上,实行理事长轮值制,建立联盟秘书处,下设组织策划部、研究部、培训部、宣传部、外联部,由区校创客教育负责人担任,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建立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创客教育各项指导及培训工作。制定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明确联盟学校权利与义务,依托武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形成了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创客教育推广机制,为武汉创客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服务。
(四)加大创品牌力度,构建以创客直通车活动引领的展示推进机制。从2016年启动武汉市中小学创客直通车活动,目前已举办8站,每一站又都体现了不同的区校创客特色。首站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创新气氛浓烈,活动形式新颖,开启了一个创意无限、活力四射的武汉创客教育时代;第二站武昌三道街小学,创意作品精彩纷呈,武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创客教育迈上新台阶;第三站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孩子们为创客直通车创编歌曲,设计了创客教育直通车LOGO与会徽,首次与中国创客教育联盟合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第四站洪山小学,科幻元素汇聚,创客才艺比拼,区级创客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创客教育的前瞻思维。第五站光谷十五小,传统皮影戏与智能创客完美融合,更加快了光谷创客教育普及发展进程;第六站武汉十一中,创意无限,快乐分享,完美诠释了创客教育的内涵,开启了武汉创客教育转段升级迈入2.0的新时代。第七站武汉外国语学校,将覆盖全学段的校本课程普及教学与学生社团进阶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创客精神,培育校园创客文化。第八站武汉市第三中学,普惠创客,融合智能,普惠发展与人工智能成为创客教育未来发展方向。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举办前八站的区,累计开展创客教育学校180余所,创客空间160余间,参与学生万余名。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对我市创客教育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并成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创客教育的重要品牌活动。今年,我们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2018武汉青少年创客夏令营活动,活动中的许多创新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暑期创客营又将成为一个推广创客教育的响亮品牌。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以活动引领,以活动促进,是我们推进的有效路径之一。
三、正在开展的工作
当前,武汉正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正在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加强创客教育基础环境建设。《武汉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推进以创客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为代表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0〕7号)提出推进创客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STEAM教室等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同时,创客空间等创新学习中心被纳入星际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标准。加大各区校创客空间、STEM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创新教育学习中心建设,对相关区校的创客空间进行改造升级赋能,加大线上学习空间的应用指导,构建虚拟与实体空间混合学习场景,为人工智能教育、创客教育、STEAM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技术支持。
二是加大创客师资培训力度。加大对原有的创客导师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继续落实好“两层三级”培训机制,加大对远城区和薄弱学校的培训力度,实现培训全覆盖。
三是重点做好人工智能课程实验。2020年下半年遴选100所人工智能实验校,全面实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我们将在创客联盟校和全市有基础的学校中遴选一批作为创客教育转段升级实践校。我们在教育部装备中心牵头下,与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等教科院(所)共同研制编写了人工智能中小学教材,在市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将在实验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教育将正式进入我市中小学。作为创客教育转段升级的重要标志和载体,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将是下一阶段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四是继续做好创客直通车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创客直通车在推动智能时代区域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继续做好第九站及后续活动。主动接受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创客直通车活动。
五是建立创客教育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武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的引领指导作用,以联盟校为支撑点,发挥各联盟校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普惠式创客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为更多乡镇学生提供优质基础性数字教学资源和服务,基本实现武汉市创客教育全覆盖。
武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