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627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30 17:29
来源:

    一、已做工作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身心相伴。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道德养成、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等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辅导,将其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2年,教育部确定我市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一是完善工作架构,加强经费保障。优化教育行政部门主抓、教科研部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制,专门成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升级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市财政提高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中小学运转保障水平,保障中小学开展包括心理健康辅导在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二是列入课程计划,加强阵地建设。推动各区、各中小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间周安排1个课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引导广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背景因素问卷调查和心理健康学业质量监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寻找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对学生将来可能发生的心理和行为科学预测,加以引导。通过办好《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依据。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指导各区、各中小学校制订规划,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培训内容。每年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师研修、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专题研修等项目。加强市、区教师心理工作室建设和管理,通过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开展心理拓展活动、进行心理援助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有效途径。

四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丰富活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级特色学校、市级示范(合格)学校建设计划,旨在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从2016年起,大力开展“提升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主题教育活动,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普遍采用团体(个体)辅导、心理训练、游戏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剧等形式,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还编写了内容生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供师生教育教学选用。

五是加强家庭教育,形成共育合力。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以及家庭情景剧、亲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教育经验和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利用微博、微信、短信、报刊等媒体,向家长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心理健康无小事”意识,形成家校合力。

二、下步工作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其“主动做”、“专业做”、“全程做”。

(一)突出知行一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做

一是知上聚力,上好课程。既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也重视德育、法治教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学科合力育心的功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之间的渗融。

二是行上发力,抓好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知行相长。

(二)突出教辅一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做

一是配好专业教师。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加大编制统筹力度,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倾斜,积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保证专业人做专业事。

二是做好专业辅导。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校级心理辅导室建设,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流程管理,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服务。

三是树好专业标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级特色学校和市级示范学校、合格学校建设,发挥以点带面、集线成面的作用。

(三)突出资源一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做

一是深化医教接力。正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心理服务需求的现实性,引进卫生健康领域心理服务专业力量,实行医教协同心理服务模式,构建集学生易感个体筛查、评估、预防和科学干预(转介治疗)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是深化合力共育。加强妇联、教育、共青团等组织的协同,坚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和家长专题讲座,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畅通学校、社会与家长对话的通道,与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心作用,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