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335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30 17:28
来源:

       一、已做工作

实践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时间、空间、经费、载体等维度综合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一是时间落实。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普通高中阶段,每周开设3课时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学年安排一周社会实践,切实保证学生实践时间。

二是空间落实。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大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和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充分挖掘部门、行业及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有地方实践。

三是经费落实。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别提高至1400元/生·年、1600元/生·年和2600元/生·年,有力保障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四是载体落实。截至2018年,我市拥有博物馆、纪念馆116家,其中国有文物部门所属28家,行业博物馆44家,民办博物馆44家,包括专题类、历史类、革命类等多种类型,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博物馆、纪念馆均已免费对公众开放,并且各馆依托自身特色,举办各类与中小学生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2018年,各博物馆、纪念馆开展中小学生相关社教活动240余场,接待未成年观众160余万人次。武汉革命博物馆“红色小课堂”、辛亥革命博物馆“博爱学堂”、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国旗下讲话”等均已成为中小学生热爱的品牌社教活动。大力开展“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进17家场馆,通过“红色电子护照”,记录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仅2018年,我市就有近600所中小学校学生参与“红色电子护照”活动,共计完成线下参观任务20余万次,近10万人次参与了线上答题,场馆线上评论超过8万条。印发《市教育局等14部门关于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研学旅行系列标准,推出五色研学(红色革命、绿色生态、蓝色环保、古色古韵、黑色科技)主题课程,打造自然生态研学品牌(公园大课堂普及研学、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全域覆盖自主研学)。

二、下步工作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记忆,是最能集中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您关于编制博物馆名录、指定各学段“博物馆之旅”参观线路图、制作“博物馆之旅”护照、加强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中小学实践育人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国家、省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部署要求,积极吸纳您的建议,扎实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建设博物馆教育资源库和项目库上下功夫。结合国家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加强博物馆教育资源分析,系统梳理市域范围内各级各类博物馆的馆藏、展览展示、教育项目、数字化资源等,寻求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最佳落点,开发各类博物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博物馆教育资源库和项目库。

二是在开发博物馆教育项目上下功夫。遵循“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突出博物馆教育特色,紧密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结合研学旅行和“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发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教育课程,涵盖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普通高中不同年龄段,明确每个课程的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确保教育实效。同时,积极推进博物馆教育进校园工作,形成双向衔接、双向受益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是在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教育、文旅等部门、博物馆和学校的联系,根据教育需要实施相关项目(如文化旅游部门拟推出的“让文物活起来”游学项目等),完善“红色电子护照”,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强化过程管理,切实以常态督查检查为抓手,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走进博物馆,真正让博物馆教育落地见效。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