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路径新载体,研学旅行对于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5月,我市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三年来,我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历“发布实施方案”、“遴选试点学校”、“稳步开展实践”的工作轨迹。2018年,扎实推进“三个一”工作,即:编制了一套专业标准(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推出了一个特色项目(“公园大课堂”自然生态研学),设计了一条主题线路(红色革命、绿色生态、蓝色环保、古色古韵、黑色科技“五色”研学旅行)。2019年,我市以构建“三个体系”为着力点,力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积极构建研学旅行项目体系。在深化自然生态研学基础上,整合市域范围科教资源密集优势,进一步拓宽研学实践路径,遴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权威研究机构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15个自然科学类研究课题,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的研学实践运作模式,匹配研学导师团队、学校和学生社团,形成课题研学实践项目组,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实践。二是构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突出研学旅行课程地位。三是构建研学旅行资源体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营)地遴选工作。
您关于“以项目研究方式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推动研学旅行‘双精工程’建设、把握课程依存关系和校企合作关系”等方面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建设性,我局将在结合实际,合理吸收。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结合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架构市、区、校、企、馆五维研学课程,逐步开发课程套餐和课程菜单。二是进一步打造研学品牌。在抓好“公园大课堂普及研学、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全域覆盖自主研学”等本土化研学的同时,适时探索市域外的异地研学实践项目,丰富研学实践载体。三是进一步扩大研学资源。在全国、全省相继推出首批研学旅行基(营)地基础上,遴选首批市级基(营)地,加快构建以各级营地为枢纽,各级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