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近年来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育公平,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
2013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市委、市政府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绩效目标管理;2017年,将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体制机制改革列为2017年“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项目之一;经市深改组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1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武政办〔2018〕4号),进一步强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二)有序推进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区域基本均衡到全市基本均衡,目前正在向优质均衡的新目标迈进。
1.“十一五”期间,通过建立“三项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学校布局规划制度和基础教育设施配建制度),实施“三大工程”(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我市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实现了基本均衡。
2.“十二五”期间,通过重点推进“六项措施”(注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到2014年,我市15区全部通过了国家级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第3位。7个区被省政府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
3.“十三五”以来,主要是推进落实“六大机制”,即完善学区制推进机制、探索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机制、建立学校主动内生优质发展机制、完善干部教师交流补充机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创新评价促进机制,力求突破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4.今年2月,市教育局研究制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管理模式改革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通知》(武教基〔2019〕5号),就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一轮部署安排,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学区制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实施委托管理、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成立全市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快速优质成长共同体。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促进内涵发展,重点是“五个优化、一个提升”,即:优化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优化课堂教学、优化队伍建设、优化校园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构建良性运行机制。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推进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二、工作成效
通过努力,截至2018年底,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1.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建立学区共217个,实施学区制管理的比例中心城区达100%,远城区超过50%。如江岸区“育才”品牌系列已“花开十朵”;汉阳区形成了钟家村小学等5个教育集团。
2.55个委托管理项目深入推进,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优质发展。如黄陂区横店中学在市解放中学的支援下,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都得到了优化提升;蔡甸区第六小学、江夏区康宁路小学、黄陂区蔡榨中心小学、新洲区阳逻中心小学等一大批学校正在优质成长。
3.小班化教学及共同体建设持续加强,全市174所小学和初中组建成立了30个“市级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积极探索城乡学校跨区域“抱团发展”新路径,如江汉区天门墩中学、硚口区实验小学、汉阳区弘桥小学、洪山区梨园小学、新洲区李集得胜小学等一大批生源减少的发展中学校,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实现了洼地崛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大力实施教育资源优质扩容工程,新改扩建一批学校,不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一方面,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强化政府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推进六大机制落实落地。
2.坚持推进四项行动。一是实施第二期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全市组建50个委托管理工作项目组;二是实施第二期义务教育学校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工作,全市组建45个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打破区域限制,探索城乡学校“抱团发展”新路径;三是成立全市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快速优质成长共同体,促进全市新建义务教育学校主动内生优质发展和快速优质成长;四是深入推进学区制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到2021年底,各区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70%以上。
3.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二是完善干部教师交流补充机制。继续推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和教师配备、补充机制,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引导教师均衡配置、合理流动。
4.依法做好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进一步缓解择校问题。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坚持通知入学制度,坚持“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坚持“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行为。二是严格规范入学招生管理,禁止以任何考试的方式试择优选拔新生。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实施择校生不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即不享受“分配生”资格的政策,同时将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录分配生比例扩大到指令性招生计划的50%,让对口入学的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缓解择校难题。当前,我市正在研制“新中考改革”方案,将坚持落实“分配生”政策。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您所提意见与建议,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与促进作用。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吸纳您所提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抓好落实,努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9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