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481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30 11:24
来源:

一、已做工作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探索创造大学+”发展新模式,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9所在汉高校签订了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我市于20185月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武政〔201819号),全方位支持在汉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推动市校合作步入全新阶段。

支持在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武汉地区大学及学科建设。2017年,市科技研发资金共资助在汉高校、院所1800万元,资助方式主要为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专利资助、技术转移补贴等;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举办了5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签约项目206个,签约金额244亿元;支持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华科大获批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华师大获批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发展方面,主要是启动了武汉市属高校汽车职教集团赴台交流团组工作,组织市属高校2018年产学研项目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研究实施市属高校以双一流精神开展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二、计划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化大学+”发展新模式,统筹谋划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平台、环境等方面,加大对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持力度。

一是贯彻落实《意见》各项工作任务,拟成立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专班,由市教育局统筹协调,按照一事一议制度,专题研究解决双一流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市属高校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市属高校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诺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国际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二是支持市属高校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支持高校与各区(开发区、功能区、长江新城)、校友、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工研院、新型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基地),共同打造环高校产业带、环高校众创圈和环高校创新街区,加快构建大学产业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鼓励高校院所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我市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特区等众创孵化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和拎包入驻百兆上桌以及保姆式孵化服务。

三是促进市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高校院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原动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支持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依托所属企业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带动更多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校友承接、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资源,加快实现科研成果在汉产业化,推动校友经济院士经济延伸。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在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平台方面给予资助。在前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分析、靶向施策,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举办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推介展示及投融资洽谈等精准对接活动,加强与各区局、高校院所、创投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联动,支持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对接、路演等推广活动。

四是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发展目标,统筹财力资源给予高校建设项目经费支持。重点用于资助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汉转化、高端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改善高校办学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等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力度,将所需经费分年度纳入学校预算管理。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1766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524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