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期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环保教育常规管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落实环保课程,各年级开设环境教育,纳入专题教育课程管理,每学年安排不少于12课时,学生接受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编写和修订了武汉中小学环境教育系列读本《身边环境》、《武汉城市环境教育读本》(初中版、高中版),免费发放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循环使用。将中小学环保教育课程执行情况、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全市教育教学常规检查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环保教育教学评比,开展全市小学环境教育专题课现场会,提升课堂环保教育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行规教育,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目标体系,明确各学段学生德育内容和实施途径。围绕有效德育目标体系,将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环节,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情况的考核权重。通过实施有效德育,引导学生文明雅行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绿色文明意识。
(三)开展环保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环保的热情。
1.举办各项环境类竞赛。近年来,我局与市环保局联合开展武汉市青少年环境知识竞赛、表演大赛、征文绘画大赛、“武汉市环境小卫士”评选活动。特别是环保表演大赛,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各项环境类竞赛。2017年武汉市二十三初中、七里中学等学校在第15届“赛莱默”杯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中获得两个全国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两个优秀奖;共5所学校的8名学生在2017年国际环境小记者项目新闻作品大赛中获奖。
2.举办各种环保主题日活动。在“环境日”,各中小学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标语,举办专题板报,升旗活动、班会、校园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环保教育活动。在保护母亲河、世界水日、植树日、土地日、湿地日等各类环保日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绿色环保基地教育管理,发挥教育实践功能。开展中小学校环境保护教育实践馆筹建,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对常青实验小学的低碳馆、华中里小学的湿地馆等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给予总共40万元的资金投入进行升级改造。打造6所武汉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环保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标。
(四)依托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和复评工作,推动学校开展绿色文明教育活动。联合环保部门,对学校(幼儿园)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开展及校本课程开发使用、实践活动、节水节电及垃圾减量化措施督查考核以及师生环境意识行为测定,有效推动环保教育活动开展,提升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和养成文明低碳生活方式。目前,武汉市共有27所中小学、幼儿园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称号。国家级绿色学校6所,省级绿色学校116所,市级绿色学校348所。
二、下段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环保教育课程建设,落实课程计划。开展环保教育课程执行情况、实践活动的监督检查。举办环保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学评比,提升环保教育的能力。
(二)进一步深化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将学生绿色文明教育融入课程管理、实践管理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与绿色文明修养、生态环境与个人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绿色文明意识的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环保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组织学生参观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环境竞赛系列活动,增强环境教育效果。举办各种环保主题宣传日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项目管理。开展绿色学校复查工作,做好省级绿色学校和国际生态学校的组织申报工作。推进武汉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升级改造项目。组织开展“环境教育与绿色发展”课题研究项目,探讨我市青少年环境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
2018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