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长期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学学生的安全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有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课程,通过课程向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二、我局联合市红十字会,强化急救培训进校园工作。多年来,市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指标、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管理”的“四统一”要求,与市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将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第二课堂”,市红十字会相继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师生应急救护知识技术竞赛,有力地推动了应急救护技术的普及。2011年,我局联合市红十字会成立了中小学教师救护队,全市每个区成立了一支教师救护队。2012年,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共同举办了师生救护比赛,全市有100余所学校共2000余名师生参与,通过比赛让师生初步掌握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常识,为我市应急救护知识进课堂提供师资队伍保障。今年,我局委托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共建安心校园”的急救培训工作,急救培训以区为单位组织参加培训,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对象为各中小学的卫生保健老师和体育老师,每所学校安排2名老师参加,培训教师1500人,做到培训全覆盖。
三、市红十字会建立中小学校体验培训基地。市红十字会积极探索在学校建立应急救护体验教室的教学模式。为此,投资30万元在青山区钢城四小建立了“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教室面积118平方米,设有应急救护、交通安全、地震安全、消防安全等九大模块,通过“场景式+情景式”和互动游戏、逃生演练、互动问答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应急安全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
四、针对中小学生定制培训教学内容。为提升培训质量,市红十字会本着“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原则,专门针对小学生制订了以开展普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为主的四项急救技术为主,辅之以交通安全、异物卡喉等急救知识的培训内容;在中学主要开展心肺复苏术,适当增加互动性教学,辅之以消防安全、溺水、中毒等急救知识的普及传播,起到良好的培训和传播效果。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中小学青少年救护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为主题、以强化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为核心、以创新应急救护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具有武汉特色的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201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