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市学龄人口较快回升、局部地区随迁子女规模快速增长、新高考改革带来学科师资结构性调整、女教师怀孕病休等问题叠加,全市教师超编不够用现象较为明显。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反映新教师补充不足,英体美和信息技术等专业师资不够、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及新配建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等问题客观存在。为缓解师资紧缺矛盾,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16-2018年全市补充编制教师3600余人。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农村志愿者招募工作,2014-2018年累计招募500余名农村学校志愿服务人员,较好缓解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师资紧缺矛盾。部分地区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探索以区为主招聘合同聘用制教师,缓解师资不足矛盾。
二是深化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对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交流轮岗,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人数达到3000余人,达到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59%,其中初级中学具备高级职称、小学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54.17%,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师资差距。
三是探索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逐级聘任制度改革,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以“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位聘用改革,探索岗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部分区试行中小学校岗位总量设岗试点,促进教师统筹设岗、统一管理、统一竞聘上岗,激发教师队伍活力。